互相尊重

16,625點擊數

沒有人會厭惡聽到關於自己才華和風格的認可和肯定。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們若能得到來自他人的積極評價,總會感到愉悅。這是因為我們的「尊重需求」,即渴望獲得別人的認可和關注的需求,得到了滿足。

「尊重」是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基本條件,它被視為人類的基本需求和重要的美德。然而,「尊重」這一並不陌生的詞彙成為了近期公眾討論的焦點。這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和惋惜一個事實:相互尊重的文化正在消失。

需要尊重的時代

某女大學生對一位與她母親年齡相仿的環衛工人出言不遜,該事件成為了網路熱門話題。此外,一位女商場保潔人員在工作時遭到一名年輕女性的辱駡和毆打,事件一經曝光,立刻點燃了公眾的怒火。這兩起事件引發媒體熱議,被貼上「道德敗壞」的標籤。同時,類似事件也被廣泛傳播,讓人們感到痛心。

如今,在公共場所不顧及他人感受、行為舉止粗魯的現象屢見不鮮。在網路上,一些線民借助匿名身分,肆無忌憚地進行人身攻擊並侵犯他人權利,此類問題已經突破了底線。人們普遍認為,這類現象的根源正是「缺乏尊重」。

缺乏尊重有時甚至會導致家庭破裂。一位離婚專業的律師表示,雖然每個人的情況都不盡相同,但深入了解後發現,大多數人決定離婚是因為他們認為沒有得到配偶的尊重。對於職場人士來說,最艱難的時刻往往是他們感覺自己沒有得到公司或同事尊重的時候。

學校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西班牙某大學研究團隊針對11至16歲的學生進行實驗,得出一個令人意外的結論:青少年參與校園暴力的主要原因是出於尊重需求。研究表明,那些感覺沒有得到朋友尊重的孩子,往往會把別人當作替罪羊,以獲得朋友的認可,從而引發暴力和霸凌等問題。

在任何組織中,尊重都是維持和諧關係的關鍵。缺乏尊重時,人們對尊重的渴慕會越發強烈。

尊重的力量

在美國馬里蘭州的北郡高中(North County High School),有一個特殊的行為規範。那就是「『尊重』計畫」。副校長亞當·沙因霍恩(Adam Sheinhorn)從上任第一天起就要面對校園暴力問題。為此,他制定一項校規:「我們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學習,尊重學校公物;我們尊重彼此的差異,尊重言談舉止的差異。」沙因霍恩向教師、學生和家長詳細闡述了此項計畫,鼓勵大家將尊重付諸實踐。

從那之後,校園的氛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們不再只是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是用讚美來激勵他們。學生之間也開始真誠地問候、輕鬆自然地聊天,彼此的關係得到增進。學生們通過「『尊重』計畫」,懂得了要尊重自己和他人,並開始積極主動地參與校園活動。該校原本每年都有50多人退學,如今退學人數大幅下降。教師由於不光彩的事件而離職的現象也消失了。

佳能公司董事長御手洗富士夫從相機起家,後來涉足辦公用品領域,創造了不朽傳奇。御手洗富士夫領導風格的核心同樣也是尊重。在關閉虧損業務、重組公司時,他沒有像眾多企業領導者一樣進行裁員,而是尊重員工的意見,為他們創造了更好的工作環境,使每位員工都能發揮最大潛能。這種方式提升了員工們的士氣和忠誠度,幫助公司成功度過危機。在其他大型企業因長期經濟衰退而苦苦掙扎時,佳能仍然能實現經濟增長。

人們都想做到不負眾望,因此,若得到了他人尊重,就會激發自己強烈的內在驅動力。當尊重的文化在一個組織內紮根時,其影響力遠超我們的想像。在家裡受到尊重的孩子會懂得尊重朋友和鄰居;受到公司和同事尊重的員工會懂得尊重客戶;受到學生和家長尊重的教師會懂得尊重學生;受到尊重的學生也會懂得彼此之間要踐行尊重。這種尊重的良性循環能夠釋放出巨大的力量。

尊重的意義

「如果你希望別人對你微笑,就先對他們微笑。如果你希望別人來關心你,就先關心他們。」

正如英國政治家溫斯頓·邱吉爾所說,人們給予別人的尊重程度,往往與自己所受到的尊重成正比。

「重視和珍惜他人的心」就是尊重。「尊重」(respect)一詞源自拉丁語「respectus」,它由前綴re-(回顧)和動詞specere(看)構成。簡言之,尊重意味著「回望對方」。當我們認真回望他人時,我們就能理解他們的處境和情況,而這些往往是我們之前所忽略的。我們藉此可以在承認彼此的差異並接近對方,這就是尊重的起點。

那些能夠與周圍人保持良好關係的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懷有「尊重」他人的態度。他們通過不同的方式踐行尊重:柔和的言語、彬彬有禮的問候、溫暖的眼神……他們深知,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以藉此向他人表達尊重。

我們與某人的關係越親近,就越應該用尊重來對待他們,努力承認並尊重對方與我們有不同的品味、喜好。然而,這並不容易做到。原因之一就是「誤解」。

「即使我不說,他應該也能明白我的想法。」

這種誤解在親密關係中尤為常見。這讓我們在本該表達尊重的時候,因為尷尬、害羞而含糊帶過,有時甚至完全忽視其必要性。結果,對方可能會覺得自己被冷落,從而產生不滿。長此以往,矛盾逐漸累積,最終導致關係惡化,演變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因此,積極主動地表達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尊重的力量只有在被真正表達出來時,才能發揮作用。

彼此尊重,使我的喜樂得以滿足

我們是從上帝那裡蒙受了最大尊重的人。上帝為了我們這些因在天上犯罪而註定要承受永遠刑罰的罪人,親自降臨到這個世界,甚至自己的生命也全部犧牲了,讓我們成為這世上最珍貴的存在。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2章3-8節

愛、犧牲、關懷、服侍和謙卑等共同構成了名為「尊重」的文化,上帝親自做出示範,而現在輪到我們來效法和傳播了。在完成這一使命的過程中,我們將始終蒙受上帝的尊重和祝福。

「……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 撒上2章30節

他替我們死,叫我們無論醒著,睡著,都與他同活。所以,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又因他們所做的工,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你們也要彼此和睦。 帖前5章10-13節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盡心盡意敬拜上帝,同時以謙卑之心回望與我們親近的人,尊重他們,使尊重的力量彰顯於全世界。上帝尊重我們,我們也要真心地尊重上帝,還要尊重這個世界,讓我們沿著上帝賜予的福音道路,完成我們各自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