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變化的通道

13,700點擊數

年初,人們會制定各種年度目標。然而,在計畫成功實現之前,會遇到許多關卡。因為下決心雖然容易,但付諸行動卻很難;即使開始了,也更難以堅持下去。

因此,專家們認為,實現目標的關鍵在於永不放棄的毅力和反復的練習。要想有所成就,就需要「堅持的力量」,將平凡轉化為非凡,將失敗轉化為成功。

努力勝於天賦

沒有人從一開始就希望失敗而制定目標和計畫。那麼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實現他們的願望,而有些人卻不能呢?人們普遍認為,成功需要非凡的天賦或卓越的基因,但專家的觀點卻不同。

一位著名的領導力專家表示,持續的執行力對成功的影響遠大於與生俱來的靈感。貝多芬、瓦格納、莫札特、巴赫等偉大的作曲家們,並不是因為靈感而創作,而是在專注於創作的過程中才獲得了靈感。他們從不浪費時間等待靈感的到來,無論哪個領域的成功人士,他們的態度都是一樣的。

「人們說我天生具有天賦。但他們不知道的是,為了逗人發笑,我至少要練習一百次。」

這句話出自世界著名喜劇電影演員查理·卓別林。他在許多電影中憑藉獨特的角色讓全球觀眾捧腹大笑或潸然淚下,雖然他被公眾譽為天賦卓越的藝術天才,得到了掌聲與喝彩,但實際上,他為了錘煉演技,每一部作品的劇本都會被他反復閲讀至熟稔於心,不斷地進行練習。

被稱為「天才畫家」的巴勃羅·畢卡索也是一個一生從未放下鉛筆和畫筆的練習狂。他年輕時經常去美術館,主要臨摹著名畫家的作品。他被馬奈的名畫《草地上的午餐》所感動,創作了140幅應用作品。即使在高齡時,他的創作活動也很活躍,直到92歲,他創作了超過2萬幅畫作。

即使擁有比別人更出色的天賦,如果沒有把這些能力投入實際的練習,天賦也會被埋沒在平凡的生活中。天才和凡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無休止的練習與否。即使沒有特殊的天賦,通過不斷練習,也能超越自己的極限。

15公分的奇蹟

99%的人之所以停留在平凡,是因為他們沒有重複行動直到達到理想境界。若要在實現目標的努力和練習中持續前進,比起宏大的計畫,首先要制定生活中可以立即實踐的具體計畫。如果設定了一年要實現的目標,就要制定一個月、一週、每天的計畫,並逐步實踐。否則,一旦發生意外,很容易因為專注於處理意外而忘記計畫和目標。

1989年7月18日,29歲的馬克·韋爾曼登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埃爾卡皮坦峰頂,全美都沉浸在感動的淚水中。下半身癱瘓的他,僅憑雙臂的力量攀登了1000米的岩壁。他每一次引體向上15公分,吊在繩索上9天後,終於登上了頂峰。

如果他一開始就設定了模糊的目標會怎樣呢?也許他會因為必須攀登遙遠高度的負擔而很快放棄。然而,為了實現1000米攀登的宏偉目標,他設定了15公分的可實現目標,並逐步前進,最終征服了山峰。這是15公分創造的奇蹟。

也許會經歷失敗,但重要的是從這裡開始。如果因為失敗而氣餒,就會永遠遠離成功。但是,如果能夠克服失敗,就能離目標更進一步。不要因為失敗而沮喪和放棄,而是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彌補不足,再次挑戰,實現目標的概率就會更高。

愛爾蘭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薩繆爾·貝克特說:「如果努力後仍然失敗,不要退縮,再次挑戰。即使再次失敗,也會從中變得更強大。」他強調,即使失敗多次,在將計畫付諸行動的期間,也會留下有形或無形的結果。就像「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能堅持365天一樣,只要以創造「比昨天更好的今天,比今天更好的明天」的心態默默前進,就能登上自己想要的頂峰。

不斷朝著目標前進的動力是迫切的渴望。迫切的渴望就如同一根能撬動自己極限的槓桿。一旦經歷挫折,就會失去動力,想要放棄。但是,想要放棄時,必須重新思考目標對自己有多重要和有價值。如果不是渴望的事情,最初就不會開始。想像實現目標時的喜悅,就會重新獲得挑戰的力量。

馬克·韋爾曼並非僅憑一個小目標就成功攀登了岩壁。1982年攀岩事故後,他開始了康復訓練,並花費數年時間,在下半身無法移動的情況下,鍛煉上半身的力量。儘管伴隨著錐心的痛苦,但他攀登埃爾卡皮坦峰的強烈目標,使他沒有停止訓練。

起步永不嫌晚

很多人雖然心懷熱忱,卻遲遲不肯付諸行動,往往是因為心中總想著「是不是太晚了」。雖然嘴上說著年齡只是個數字,但大多數人還是會在這個「數字」面前猶豫不決,擔憂不已。這主要是因為,當他們與同齡或處境相似的成功人士相比時,心中湧起的不是想要嘗試的念頭,而是挫敗感。

正如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花期,我們實現目標的時間也各不相同。有春天開花的迎春花,也有冬天開的山茶花。花開的關鍵不在於何時開放,而在於開得多麼美麗。如果有想要實現的目標,就不要與他人比較,而是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一步一步前進。此外,為了新的開始,必須忘記「過去的自己」。無論過去是成功還是失敗,重要的是當下這一刻,為了未來正在做些什麼。

全球速食企業肯德基的創始人哈蘭·桑德斯(Colonel Sanders)首次創業時,已經65歲了。儘管他經歷了多次創業失敗,但他並沒有沉淪於過去,而是勇於挑戰新事物。憑藉經營餐廳的經驗,他研製出了自己獨特風味的炸雞。此後,他花了兩年時間走訪了1000多家餐廳尋找投資者,但沒有一家餐廳願意加盟他的連鎖店。直到68歲那年,他在第1009次拜訪的餐廳中,終於有人接受了他的提議。此後,桑德斯成功打造了一個在全球80多個國家擁有13000多家分店的全球炸雞連鎖企業,創造了一個成功神話。

如果桑德斯在65歲時只是設想一下他的炸雞連鎖店生意,那會怎麼樣呢?如果他只是猶豫不決,擔心是不是太晚了呢?那麼他可能就會以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人的身分度過餘生,然後結束一生。然而,他在六十多歲時,朝著自己的目標邁出了步伐,並在之後的30年裡,親眼見證了自己創立的連鎖店如何不斷成長。

有句話說,開始永遠不會太晚,後悔永遠不會太早。只要你心中有強烈的願望去實現你的目標,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太晚的開始,夢想也一定會實現。

通往天國的練習

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切切仰望上帝的日子來到。……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 彼得後書3章11-13節

我們切切盼望的新天新地——天國,是天使居住的地方。正如我們常說心地善良的人像天使一樣,天使是擁有謙卑、愛、仁慈等美好品行,與上帝相似的存在。犯下重罪,以至從天上來到地上付出死亡代價的、充滿缺點和瑕疵的罪人,想要以完美無缺的品行進入天國,就必須獲得重生。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 約翰福音3章3節

原本不完美的我們,都具有驕傲、嫉妒、固執、憎恨等罪的習性。沒有人不想改變這些品行。然而,本性並不能像更換燈泡一樣瞬間改變。就連改正一個小小的習慣都很難,更何況是多年來積累形成的品行,不可能通過一兩次的努力就輕易改變。此外,很多人對別人很嚴格,但對自己卻寬容。即使自己有錯誤,也常常草草了事,用「我就是這樣」的藉口來合理化過失或放棄改變。

就像磨練生活所需的技術或知識一樣,為了擁有完美的品行,也需要練習。即使不能馬上改變,如果以天國為目的地,並切切盼望去那裡,哪怕一點點也必須盡力改正,從而具備進入天國的資格。

只是要……在敬虔上操練自己。「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 提摩太前書4章7-8節

竹子中被視為極品的毛竹,即使經歷了五年的陽光和雨水,也只能長出指甲大小的新芽。然而,五年後,它每天能長高80公分,最終達到30米。這是因為五年間,它在地下根部積累了營養,在某個瞬間毫無阻礙地噴湧而出。

在信仰生活中,我們的樣子就像毛竹一樣。上帝的生命水話語和母親的教誨,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滲透到心中,使我們成長。因此,即使微不足道,只要堅持不懈地練習重生,總有一天會發出光芒。

現在還不晚。即使因為錯誤多於顯著的成果而感到沮喪,只要計劃比昨天更好的今天,比今天稍微好一點的明天,不斷練習,總有一天會發現自己變成了新人。在被雕琢成完成品的過程中,仰望始終幫助我們的天上父親母親,向著天國故鄉前進吧。在那裡,有閃耀的天上冠冕。

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 哥林多前書9章25節

參考
《慢慢成功》(Lux Media)
《一萬小時法則》(智慧屋出版社)
《啟動綜合症》(智慧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