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的力量,風

17,004點擊數

風是看不見的,但我們能清楚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因為我們可以透過搖曳的樹葉、飄動的頭髮,以及旋轉的風車,間接地看到風的運動。

無形之風的威力,足以改變人類歷史。16世紀,處於劣勢的英國,對號稱無敵艦隊的西班牙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勝利。恰逢其時的強風和海流,幫助英軍擊沉了西班牙艦船。雖然看不見,但風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之大,足以左右一個國家的興衰。那麼,對我們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風,究竟是什麼呢?

空氣的運動,風

簡單來說,風是由於大氣溫度和氣壓差異而產生的空氣流動。受熱的空氣密度變小,變得輕盈,就像充滿比空氣輕的氦氣的氣球會冉冉升起一樣,向上升騰。此時,為了填補由此產生的空缺,周圍的冷空氣會向暖空氣所在的地方移動,這就是所謂的風。

就像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空氣也從高氣壓流向低氣壓。高氣壓是指氣壓高於周圍的地方,低氣壓是指氣壓低於周圍的地方。在高氣壓的地方,風從中心向外吹,在低氣壓的地方,風從周圍向中心吹。

即使現在,大氣也在不斷運動。只要看看掠過肌膚的風、飄向遠方的雲朵,以及一天內不斷變化的天氣,就足以明白。然而,如果從地球的角度觀察,會發現大氣的運動有一定的規律。這種在全球範圍內發生的空氣流動,被稱為「大氣環流」。

大氣環流始於太陽能。由於地球表面呈圓形,太陽光到達地面的量因緯度而異。因此,越靠近赤道,到達地面的太陽能就越多。因此,赤道附近的暖空氣上升,產生空缺,周圍的冷空氣向該空間移動。上升的空氣團在上升過程中冷卻,因此會變得越來越重,並再次下降,下降的空氣向四面八方擴散,再次向空氣不足的地區移動。空氣透過這種過程迴圈流動。緯度造成的能量不均衡,最終引發大規模的對流運動。

大氣環流

如果地球不自轉,風只會從高氣壓的極地向低氣壓的赤道方向移動。然而,在自轉的地球上,風向會發生彎曲。在北半球,向北吹的風會像受到與其行進方向呈右側的力一樣,呈斜線方向吹。地球受到地球自轉、地表海洋和陸地分佈等因素的影響,在赤道和極地之間出現三個環流系統。因此,在地表移動的風被稱為信風、偏西風和極地東風。

信風是在赤道和緯度30度之間的低緯度地區吹的風,在北半球從東北向西南吹。在航海時代,西班牙帆船等利用這種風進行貿易,信風因此得名。信風對於從歐洲乘船前往美洲大陸非常有用。在中緯度地區形成的偏西風是從西向東吹的風,在受偏西風影響的韓國,風大致呈從西向東吹的趨勢。

透過能量分配維持生命的大氣環流

當然,如果地球只吸收能量,那麼地球整體的氣溫將會持續上升,但實際上,地球也會釋放能量,所以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地球釋放的輻射能量的量與緯度無關,幾乎是恆定的。因此,在低緯度地區,吸收的能量少於釋放的能量,處於能量過剩狀態;而在高緯度地區,情況則相反,吸收的能量多於釋放的能量,處於能量不足的狀態。

此時,各地接收太陽光的程度差異遠比想象的要大,如果熱量不在全球範圍內迴圈,那麼幾乎不會有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因為熱量過多的地方會變得越來越熱,最終融化,而熱量不足的地方則會變得越來越冷,最終全部凍結。

那麼,能量如何在地球上迴圈呢?透過大氣對流運動在地表形成的空氣流動,即風,熱量得以均勻地擴散到地球各地。如果空氣在移動過程中不分散熱量,那麼各地將會出現非常嚴重的能量不均衡。而信風、偏西風和極地東風是持續吹動的風,它們與海洋摩擦,形成沿一定方向流動的表層海流。像這樣,大氣和海水迴圈流動,將低緯度地區多餘的熱能輸送到能量不足的高緯度地區,從而使地球達到能量平衡。

此刻,空氣和海水也在努力運動,將熱量均勻地傳遞到地球的各個角落。地球的大氣迴圈與海洋迴圈共同為地球的能量分配做出貢獻。

地球需要颱風

除了地球大氣層中這種一般的熱迴圈過程外,還有一種獨特的輔助裝置,可以一次性轉移大量的能量,那就是颱風。颱風是一種熱帶低氣壓,它從海洋吸收低緯度地區溫暖的空氣,並伴隨著強風和暴雨向高緯度地區移動,輸送大量的水蒸氣。颱風根據發生地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在包括韓國在內的西太平洋地區被稱為颱風,在北美中部和加勒比海地區被稱為颶風Hurricane,在印度洋被稱為氣旋Cyclone

颱風在吸收水蒸氣的過程中包含大量熱量。由於颱風以這種狀態向高緯度地區移動,因此能夠一次性高效地轉移低緯度地區多餘的熱量。圍繞地球的大氣層不斷產生各種氣流,並且隨著空氣的移動,熱量也隨之迴圈。

颱風幾乎每年都會帶來強烈的暴風雨,造成巨大損失。然而,颱風吸入熱帶地區的暖空氣,並將其散佈到高緯度地區,從而適度地維持地球的溫度並平衡熱量,因此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氣象現象。此外,颱風還充分發揮了水資源供應的作用,解決了缺水問題,並透過攪動海水迴圈,在消除海洋赤潮現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果太陽輻射的熱能不在地球內部迴圈會怎樣?地球表面可能會因晝夜或緯度而產生巨大的溫差。但幸運的是,地球透過大氣和海洋的對流來分散熱能。這種大氣環流使地球的能量長期處於平衡狀態,使地球像溫暖的母親的懷抱一樣,讓生物得以生存。

參考
《生動的科學教科書1》(洪準義等3人合著)
《有趣的天氣和氣候變化故事》(金炳春、樸日煥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