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在玩「剪刀石頭布」時常常打成平手?為什麼在那一瞬間,我們會不自覺地出和對方一樣的手勢?

針對這個問題,英國倫敦大學的一支腦科學研究團隊公布了一項有趣的實驗結果。他們讓參與者在兩種條件下進行「剪刀石頭布」遊戲:一種是雙方都蒙住眼睛,另一種是僅有一人蒙眼。在雙方都蒙眼的情況下,平局的概率為33%,與理論上的數學概率相符而在只有一人蒙眼的情形下,平局概率卻上升到了36%。在連續的實驗中,研究人員還觀察到不蒙眼的一方有模仿蒙眼一方手勢的傾向。
類似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例如,教室裡有人打哈欠,其他人也會迅速跟著打哈欠,好像被「傳染」了一般;面對面交談時,如果對方用手托著下巴,我們往往也會下意識地模仿;當對方換了姿勢,我們也會隨之調整。即使一個笑話並不怎麼好笑,有人爽朗大笑時,我們也可能不由自主地跟著笑起來。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神經心理學家里佐拉蒂偶然發現了「鏡像神經元」。顧名思義,鏡像神經元就像一面神經鏡子,使我們在觀察他人行為時,彷彿自己也在做出相同的動作。里佐拉蒂所帶領的義大利帕爾馬大學研究小組,原本正在研究短尾猴使用前肢操作物體時的神經活動。
在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當猴子用前爪取食時,其大腦中的特定神經元會啟動。而令人驚訝的是,當猴子只是觀看研究員取食時,其大腦中相同的神經元也會被啟動。這正是鏡像神經元在起作用,因為猴子在觀看到這一動作時,感到自己也在做相同的動作。
人類大腦無法對每一根神經元逐一研究,因此科學家借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來監測大腦反應。研究發現,當人類自己做出某個動作,或者看到他人做出相同動作時,大腦中啟動的區域竟然是一致的。這一發現使神經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同樣具備鏡像神經元。由於難以精確定位具體神經元,研究者更傾向於稱之為「鏡像神經系統」。

瑞典心理學家蒂姆·伯格曾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實驗,展示了人腦的鏡像神經系統。他讓參與者觀看各種面部表情的照片,同時要求他們盡可能保持面無表情,隨後觀察他們的面部肌肉變化。結果發現,僅僅0.03秒的笑臉畫面,就足以引起參與者臉部笑肌的輕微活動;而面對皺眉照片時,他們的眉部肌肉也會產生微弱反應。哪怕他們還沒意識到自己看到了什麼,身體已在無意識中做出模仿。
還有一項類似的實驗揭示了鏡像神經系統與情感的關係。研究人員向參與者展示各種面部表情的照片,並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了參與者的大腦。有趣的是,當參與者看到某人因聞到惡臭而露出厭惡表情的照片時,他們大腦中與實際聞到惡臭時相同的區域也被啟動。也就是說,僅僅觀察他人的表情,就能感受到同樣的經歷和相關情感。
這些實驗結果表明,鏡像神經不僅影響行為,還會影響情感。所謂「共鳴」,是指理解並感受他人的感受、情緒與思維。英語中「共鳴」一詞「empathy」由「em-」(進入)和「-pathy」(情感、痛苦)構成,字面意思為「走進他人的內心」。「共鳴」這種情感與鏡像神經元有很深的關係。
比如,當我們看到別人被針扎時,就會不由自主地皺眉,彷彿自己也感受到了疼痛。這正是我們能夠對他人的痛苦和情感產生共鳴的原因。我們能模仿一個從未做過的動作或體會他人的情感,這源自於我們大腦中潛藏的鏡像神經系統。
在猴子的大腦中,鏡像神經主要集中在負責運動的區域,因而它們只能模仿簡單的肢體動作。而在人類大腦中,鏡像神經系統已被發現與情緒中樞——邊緣系統相連。當我們觀察他人表情時,鏡像神經系統促使我們做出無意識的模仿動作;同時,邊緣系統也被啟動,使我們產生類似的情緒體驗。換句話說,共鳴的過程,是鏡像神經系統所激發的行為模仿過程。

鏡像神經系統對學習也有重要影響。孩子通過模仿來學習新事物,例如:嬰兒會模仿大人面部的表情;當媽媽在餵食時張嘴對嬰兒說「啊」,嬰兒也會跟著張嘴。這些例子都顯示出模仿與學習之間的緊密關係:當嬰兒模仿母親的行為時,母親再反過來模仿嬰兒,兩者之間便建立起了更深層次的情感溝通。
鏡像神經系統的活動強度會因情感親密度的不同而呈現差異,按親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直系親屬、朋友、熟人及陌生人;此外,女性的鏡像神經系統普遍比男性更為活躍。這也解釋了為何在母親與子女之間,鏡像神經系統的作用尤為突出。當孩子生病時,母親感受到的痛苦往往甚至超過孩子本人。
通過大腦直接感知他人的行為與情感,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神秘能力。就像照鏡子一樣,不妨試著從他人的鏡像神經中看看自己。他人臉上的幸福與笑容,正是你自身幸福與笑容的映射。我們的腦中之所以存在一面映照自我的鏡子,或許正是創造主希望我們藉由他人來反觀自己的旨意。
- 參考
- Ryu In-gyun,《打開心門的鑰匙,「共情能力」》,東亞日報,2013年3月19日
- Won ho-seop,《「剪刀石頭布」中經常出現平局的原因》,東亞科學,2011年7月26日
- Lee Jung-mo,《「像我這樣做,像這樣!為什麼我們能做到?》,KISTI的科學香氣,2007年4月9日
- 神經人文學研究會,《跨越腦科學的邊界》,海洋出版社,2012年
- Choi Hyun-suk,《人類的所有情感》,西海文集,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