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度

11,917點擊數

「這個東西」對身體的危害,堪比每天抽15根香菸。它還會提高特定疾病的發病率。與健康人相比,受其影響的人患中風的機率高出30%,患痴呆症的機率高出40%,而患心臟病的機率大約是健康人的兩倍。那麼,「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答案就是「孤獨」。美國前公共衛生局局長維韋克·H·默西指出,孤獨是導致憂鬱症、藥物成癮等現代社會問題的一個因素。他表示,由孤獨引起的疾病可能比普通身體疾病對健康更有害。在他任職期間,他首次將孤獨指定為國家重點管理疾病。澳大利亞、愛爾蘭等其他國家也認識到孤獨問題的嚴重性,並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在英國,甚至設立了「孤獨事務大臣」,積極推動克服孤獨的各項舉措。每年6月,英國各地居民自發舉辦「偉大的聚會(Great Get Together)」活動,連續三天共享食物、交流感情。在與鄰居共同策劃活動、決定場地與選單等過程中,有效地減少了孤獨感。參與者中有高達71%的人表示「有助於緩解孤獨」。一位住在布里斯托爾的女性表示:「我因為患有慢性疲勞綜合徵,過去20年來難以工作,也幾乎無法與人交流。但透過籌備這次活動,我獲得了極大的力量。」

為了解決中年男性在退休後所面臨的無力感與孤獨問題,成立了「男子工坊運動(Men’s Shed Movement)」,並取得了類似的積極效果。正如「男人們的工坊(倉庫)」這一名稱所示,參與者聚集在一起,專注於製作傢俱、花盆、兒童玩具以及修理汽車等富有生產性的活動。透過這樣的協作,他們逐漸擺脫了孤獨與隔離感。

這兩個專案的核心,在於「同行」。當人們開始與他人溝通、分享心情,意識到自己並不孤單時,孤獨也就悄然退去,心中重新獲得力量。但遺憾的是,如今人與人之間共同相處的機會,比過去少了太多。

新冠疫情的大流行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居家辦公和線上授課已成日常,與朋友見面或與親人共進一餐也成了特別的事情。在這個任何人都容易被孤獨的浪潮吞噬的時期,我們必須記住一件事:那就是——上帝一直與我們同在。

在與巴力的850名先知對決後,以利亞因敵人的威脅逃入了曠野。他以為自己已孤身一人,但上帝差遣他的使者前來照顧他。當他停留在何烈山時,上帝告訴他:「我為自己留下了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藉此提醒他並非孤單一人。在調整好身心後,以利亞重新站起,完成了上帝交託的使命(王上19章,羅11章2–5節)。

但以理在巴比倫過俘虜生活時,每天獨自面向耶路撒冷禱告,這時上帝也與他同在,並給予他禱告的應答;即便在被扔進獅子坑的生死關頭,上帝也差遣天使保護他(但9章20-23節、6章16-23節)。出埃及後,為了在曠野路中引領以色列百姓的摩西,招聚了負責百姓的七十個人,不讓他獨自承擔沉重的責任,他所到之處都與他同行並且幫助他(民11章14-17節)。

近期,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15000多名參與者中,有35%的人表示經常感到孤獨。每個人或許都曾經歷過那樣的時刻,感到孤單、空虛,身邊沒有可以傾訴的人。正是這種時候,我們更應感受到上帝那充滿愛和關懷的手。信仰的道路上,我們不是孤身一人,因為上帝永遠與我們同在。並且我們還有互相鼓勵、支援的弟兄姐妹,信仰之路便不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