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朝鮮的太祖李成桂的第五子李芳遠,在太子的位置被同母異父的弟弟奪走後,憤怒不已,殺死了太子以及另一個異母弟弟。之後,太祖的第二子鄭宗登上了王位,但由於第四子李芳間與李芳遠之間的權力爭鬥,這次又發生了同母兄弟之間的爭鬥。前者是「第一次王子之亂」,後者是「第二次王子之亂」。
如今這時代也在頻繁上演朝鮮初期發生的骨肉相爭的悲劇。朝鮮初期發生的這一兄弟相殘的悲劇,在當今時代仍時有發生。根據公平交易委員會的資料顯示,40大集團中已有18個集團經歷過經營權爭奪,財閥家族的「兄弟之亂」已經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現象。即便是非財閥的普通家庭,也難以避免兄弟鬩墻。在財產分配過程中,弟弟不滿時會對哥哥和嫂子舉槍,而原本應為死者祈禱安息的葬禮現場,常常因為子女爭奪遺產而一片混亂。

兄弟間的爭執已將爭鬥擴大至法庭,在家長去世後,因遺產問題而提起的訴訟案件,2005年為158件,2014年增至811件,9年間大幅增加。儘管其中有些案件的金額並不大,但兄弟們為了避免在其他兄弟面前處於劣勢,仍然選擇了通過法庭來解決問題。
在經濟困難的時期,光是照顧好自己的家庭就已經很吃力,兄弟姊妹之間的關係也因此變得疏遠。由於收入差距、教育程度不同或贍養父母的問題,兄弟間斷絕關係的情況頻繁發生。現在的社會中,很多人將「兄弟友愛」看作陳舊的觀念。雖然時代變得愈加冷酷,但血緣關係的情感逐漸消失,這已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血濃於水
由於得到同樣父母的關愛與關注,手足有時也會成為彼此的競爭對手。在年齡差距較大的情況下,年長的哥哥姊姊有時會扮演父母的角色,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在這一過程中,兄弟姊妹之間會經歷嫉妒、仇恨、愛、依戀、失望、感激和自豪等各種情感。如果父母是無條件的愛與關懷的象徵,那麼兄弟姊妹則是我們可以在平等關係中學習溝通技巧和培養社交能力的重要對象。

按照自然規律,父母離世的話,在一個家庭裡面擁有共同血脈的也只有兄弟姊妹。若將人生設定為80年,並將其劃分為初期、中期和後期的話,可以說初期沒有配偶,而後期沒有父母。但是兄弟姊妹卻陪伴我的所有人生。其他人際關係可能在學校、工作等群體中存在,也可能因興趣、性格等原因建立或終結,但兄弟姊妹的關係會持續一生。即便斤斤計較、磕磕碰碰、拳打腳踢、相互爭吵,兄弟姊妹仍然是陪伴我們最久的存在,而這一關係也與父母子女間的親情一樣深厚。
正因為如此,兄弟姊妹之間的情感紐帶是與眾不同的。即使彼此分離的時間比共同度過的時間要長,但這種紐帶依然不會破裂。在南北韓離散家族相逢的場面中也能看到這一點。因為戰爭,從流鼻涕的孩提時代就分離的兄弟姊妹,直到變成白髮蒼蒼的老人為止,一直不忘彼此,盼望再次相見,其理由就在於從同一個母腹中出生,擁有相同的血脈。俗話說血濃於水,即便從頭到腳樣樣不同,只因父母相同的緣由而彼此相愛,這是永不改變的天倫。
若想彼此友愛,尊重和禮節是必需的
有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兄弟姊妹關係不好,成年後患抑鬱症的概率較高。可以將兄弟姊妹之間的不和視為抑鬱症的早期徵兆,也可以理解為與兄弟姊妹親近有助於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無論如何,與兄弟姊妹保持和諧的關係對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兄弟姊妹不僅共用美好的記憶,也共用不好的記憶。若想維持良好的關係,就應當將過去的不滿和不好的記憶放下。而且成人之後要相互尊重,尊重彼此的個性,不管多麼小的事也要講究禮節。小時候哥哥和弟弟都不懂事,針鋒相對、大喊大叫,但成人後各自都組成了家庭,情況就不一樣了。從前是我的哥哥、姊姊、弟弟、妹妹,但結婚後變成了一家之主、妻子、父母了。
尤其過節時久別重逢的兄弟多有爭吵。為了避免爭吵,首先要避免討論會引發爭議的政治和社會話題,避免提及家庭狀況、子女的學業或職業問題等可能引起情緒波動的話題,也要避免炫耀自己。無論說什麼,都應該顧及對方的感受;而對於錯誤,應更多抱有寬容和理解的態度,而非過分追究是非。弟弟要心懷「沒有比哥哥更好的弟弟」的心情去尊敬哥哥,哥哥則應像父母一樣去關愛弟弟,這樣兄弟姊妹之間的和諧才能始終如一。
弟兄友愛和孝道是不可分割的關係
有一則兄弟丟棄黃金的故事。相處和睦的兄弟在路上偶然撿到了黃金,但因黃金產生貪慾,萌發相互怨恨的意念時,他們毫不猶豫地把黃金扔掉了。這無疑是一個充滿溫情、令人愉悅的故事。看到這兩個兄弟,最為欣慰的大概是他們的父母吧。
即便孩子在事業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如果兄弟姊妹間反目成仇,父母的內心也會充滿憂慮和擔憂。然而,如果孩子們雖然生活困頓,但能和睦相處,父母也會為此感到欣慰。孝順父母的方式有很多,送父母好的衣服和食物固然是孝,但兄弟姊妹之間的友愛才是最大的孝道。

兄弟友愛和孝道是不可分割的關係。栗谷先生-李珥在他的著作《格夢要訣》中寫道:「兄弟間若不和睦相處,若不彼此相愛,等同於不愛父母。假如真正愛父母,豈能不愛父母所生的子女呢?」聖經也說「人若說,我愛上帝,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愛上帝的,也當愛弟兄(約一4:20-21)」。聖經將對靈的父母的愛和弟兄的友愛視為同等,並稱「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詩133:1)」,歌頌了兄弟之間友愛的美好。
然而,選擇黃金而非兄弟情誼的人越來越多。兄弟姊妹之間的關係變得比陌生人還要冷淡,這種情況無疑是最大的「不孝」。如果父母一方面教導孩子們不要爭吵,要和睦相處,但自己卻做不到,這樣的教育還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教育嗎?父母若能在日常生活中與親戚(如姑姑、姨媽、舅舅等)保持親密的關係,孩子自然會學到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團隊表示,當在一個花盆裡種下不同種子的植物時,它們的根系會為爭奪水分和養分而瘋狂擴展;然而,當種下同類植物時,它們的根系會自動調整長度,彼此讓步。雖然植物看似脆弱無能,一遇到下雨便被雨水浸濕,一遇到風吹就東倒西歪,但神奇的是,它們卻能認出自己的同類。
亞當的長子該隱因嫉妒弟弟亞伯,最終做出了殺害弟弟的惡行。根據聖經的記載,人類歷史上首次發生的謀殺案件,就是兄弟間的暴力衝突。因此,為了人類的和平,恢復兄弟間的友愛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兄弟之間的友愛能夠延伸至孝順,那麼孝順的人從不可能是壞人。只要兄弟之情得到修復,不僅家庭會充滿和諧與平靜,整個世界也會變得更加安定與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