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羅馬教廷正式宣布,17世紀科學家伽利略因主張日心說而被當時的教皇廷判為有罪的決定是錯誤的。我們所知道的伽利略曾自己製作望遠鏡觀察月亮和木星,並通過比薩斜塔的落體實驗等力學研究為近代物理學發展做出貢獻,是著名科學家。他是科學史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也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然而,他因為擁護哥白尼的日心說,被宗教裁判所審判,於1633年被羅馬教廷判處有罪。直到近400年後,他才被正式平反。

是非顛倒的時代
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狄德羅和達朗貝爾將中世紀的歐洲稱為「黑暗時代」。這是因為天主教的權威變得強大,甚至能讓一個國家的皇帝在雪地裡跪下,中世紀社會因此喪失了判斷是非的能力。在連一縷真理之光都不被允許的黑暗時代,教廷以異端的名義處決那些不服從他們的人。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16至17世紀達到頂峰的女巫狩獵。
黑暗時代掩蓋了上帝的真理,並將所有知識都置於他們的權威之下。當時所有知識的存在僅僅是為了輔助羅馬天主教的思想。其名含有「普遍」之意的天主教,正如其名稱一樣,積極採納符合他們口味的部分。但是,任何反抗教廷的行為,即使是真理,也會受到迫害,科學知識也不例外。
中世紀哲學家奧古斯丁生活的時代是西元4世紀,即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官方宗教的時期。他以讓異教徒理解基督教教理為藉口,將古希臘學者柏拉圖的理型論概念融入天主教教理中,從而確立了教父哲學。
12世紀,天主教教理從教父哲學發展為經院哲學。完成這一轉變的人是湯瑪斯·阿奎納。為了系統地確立天主教教理,他繼承了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思想,創立了經院哲學,從而為將希臘哲學轉變為天主教教理的一部分做出了貢獻。結果,遵循亞里斯多德世界觀的托勒密地心說在中世紀成為真理,任何與之相悖的科學知識都不被接受。
哥白尼式轉變
前文提到的伽利略宗教審判,始於哥白尼的日心說。在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地心說佔據主導地位的時代,身為神學家和天文學家的哥白尼對由多個圓構成的複雜宇宙觀——地心說產生了懷疑,並開始思考上帝創造的簡單而符合邏輯的宇宙。然而,否定源於亞里斯多德的地心說在當時是非常危險的選擇。
通過觀察星星,他越來越確信行星圍繞太陽而非繞地球運轉的日心說,並在天文學家之間分發了一本簡要介紹他的新天文學體系的書。然而,一些學者強烈反對這一理論,稱其為否定《聖經》——實際上是否定天主教教理的邪惡學說。迫於他們的壓力,哥白尼完成了彙集其研究成果的《天體運行論》後,推遲了發表。
直到他去世前幾天,他的著作才得以出版,而且為了避免爭議,他不得不加上一篇序言,稱「新的天文體系只是為了數學計算上的便利」。由於這篇序言的含義是,這一理論只是概念工具,而非宇宙的真實面貌,他的著作才得以暫時從禁書名單中移除。
哥白尼的理論不僅受到天主教的迫害,也受到新教的迫害。馬丁·路德甚至毫不猶豫地稱哥白尼為「認為地球運動的傻瓜」。由於基督教的反抗,直到17世紀初,支持日心說的人寥寥無幾。最終,大約70年後,即1616年,他的著作被羅馬教皇列入禁書名單,並引發了伽利略的審判。

圖片來源:By Fastfission[公有領域],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圖片來源:[公有領域],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在哥白尼和伽利略之間支持日心說的人物中,義大利學者布魯諾就是其中之一。為了成為神學家,他曾進入修道院,但他對天主教和完全效仿天主教的新教感到懷疑。那時他接觸了哥白尼的理論,並開始主張以太陽為中心的無限宇宙論。
他因傳播異端思想而被多個國家和城市驅逐,最終被移交給宗教裁判所並被監禁,但在長達八年的監禁期間,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最終,他於1600年被教皇克萊孟八世判為「不知悔改的頑固異端」,並被處以火刑。據說他在臨終時對宣讀死刑判決的法官們說:「接受宣判的我,遠不及宣判我的你們恐懼。」
「哥白尼式轉變」是指至今被相信的學說或思想發生截然相反的變化。因此,哥白尼的理論是顛覆先前的托勒密體系的革命性理論。許多科學知識中,特別是日心說受到迫害的原因是,它顛覆了源於亞里斯多德的宇宙觀,這必然會激怒吸收了亞里斯多德思想的天主教。
伽利略的宗教審判,以及被迫害的科學家們
伽利略用自己製作的望遠鏡觀察到了太陽的黑子、月球的表面、金星的盈虧以及木星的衛星,並確信了哥白尼主張的日心說。
他因主張日心說而被宗教裁判所控告,並被警告放棄「哲學上的愚蠢和神學上的異端」觀點,哥白尼的著作也被列為禁書,但他並未停止,而是出版了《關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公開支援日心說。
宗教裁判所將當時已68歲的伽利略召回羅馬,並立即判其有罪。在酷刑的威脅下,伽利略最終否認了自己的信念,於1633年6月22日公開跪地認罪,並屈辱地發誓不再支持日心說,從而被減刑為終身軟禁。
「然而,地球仍在轉動。」
據說伽利略在離開法庭時喃喃自語的這句話,雖是後人編造的,但卻能很好地代表他的心境。

圖片來源:Cristiano Banti[公有領域],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伽利略審判的影響使得科學家們難以展開對新宇宙論的討論。笛卡爾也曾根據哥白尼的理論撰寫了關於宇宙結構的觀點,但因害怕遭到反對而未能發表。最終,他的著作在他去世後才得以出版。
在伽利略的時代,另一位支持哥白尼日心說的科學家開普勒,因與皇帝的特殊關係得以免於懲罰,但他的母親卻被指控為女巫,面臨被火刑的危險,這使他多年來飽受精神折磨。更早被稱為近代科學先驅的羅傑·培根,重視實驗科學,但他的實驗卻被視為帶有惡魔詛咒的奇蹟,因此被監禁十年,他的著作也被禁止出版三百年。
廢除安息日、逾越節等上帝誡命的天主教,用異教徒的學說和教理填補了空洞。為了支持他們的教理,他們將聖經與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結合,確立了「人類居住的地球是宇宙中心,萬物都應圍繞地球旋轉」的宇宙觀。
在這種情況下,科學真理之所以被視為異端而受到迫害,是因為科學真理揭露了天主教的錯誤邏輯。許多科學家屈服於天主教的權威而保持沉默,而擁護真相的科學家則不得不以生命為代價來捍衛自己的信念。
然而,黑暗無法戰勝光明。從哥白尼開始的科學火炬,經過伽利略,最終傳遞給了牛頓,並如預示現代科學發展一般,發生了輝煌的科學革命。現代科學的基礎、無數的法則和公式也就此誕生。而不斷發展的現代科學,正在證明聖經的真實性。
真理之光被掩蓋的中世紀宗教黑暗時期,是連科學真理都被迫害的黑暗時代。從科學史的一個側面,我們得以窺見天主教的黑暗陰影。
- 參考
- 《一夜讀懂科學史》(橋本浩著)
- 《從科學與技術看世界史講義》(詹姆斯·麥克萊倫著)
- 《改變世界的100位科學家》(約翰·巴欽著)
- 《簡單的科學史》(具滋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