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撫慰失去親人的傷痛

理解和共鳴是最好的安慰。一起悲傷一起克服吧。

39,233點擊數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失去。失去的對象可能是朋友、家人、職業、人際關係等。隨之而來的悲傷與痛苦因人而異,但其中,失去親人的痛苦無疑是最大的悲傷。

失去親人的痛苦雖然不想經歷,但無論是暫時的還是永久的,任何人都可能遭遇。失去慈愛的祖父母的孩子、思念遠方留學子女的母親、即使想見也無法相見的離散家族、思念經歷長時間病痛後去世的父親的女兒、失去共同度過半生的丈夫的妻子、因事故失去幼小子女卻只能埋藏在心底的父母……如果身邊這樣的人,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們呢?

失去親人的後遺症

失去親人時,人們會陷入驚訝、恐懼、悲傷等負面情緒之中。尤其是出乎意料、突如其來地失去親人,這不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就會逐漸減輕的自然悲傷,可能會留下永久的創傷。

心理創傷或者「創傷後壓力症」是指經歷戰爭、浩劫、災難等超出常人經歷的震撼性事件後產生的後遺症。然而,最新研究表明,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戰爭或災難中,個人事故、親友的去世、被孤立和羞辱的經歷等也可能引發創傷。

創傷後壓力症的症狀主要表現為三種。首先,患者對瑣碎的事情非常敏感,甚至對微小的刺激也會表現出強烈的驚恐,入睡也變得困難。這是因為在遭受事件的衝擊後,交感神經會被啟用。即便事件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患者仍然會反覆記起該事件。俗語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透過一些與事件相關的物品或情境,患者會不斷感受到當時的恐懼和驚慌。若持續出現這些症狀,患者可能會感覺現實如同夢境,甚至可能完全忘記事件的記憶。

據說,40%的兒童在成年之前會經歷至少一次可能引發創傷的事件。然而,經歷困難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會留下創傷。悲傷是人類的正常情感反應,但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應對,它可能變成創傷。因此,專家們強調,在困境中,周圍人的安慰和關懷非常重要。

安慰時常犯的錯誤

失去心愛之人帶來的痛苦難以估量,而這種痛苦使得安慰變得尤為困難。人們常常不知道該對深陷極度悲傷中的人說什麼,因此常說「我理解你的感受」。雖然這是安慰的話語,但當事人可能會反感這種話。因為每段關係都是獨特的,即使是經歷過類似情況的人,也無法完全感同身受他人所感受到的情感。

人們害怕表達自己的情感,尤其是不願展示負面情緒。在這種背景下,常有人用「堅強點」或「不要太難過」來安慰,這其實是錯誤的安慰方式,因為它抑制了當事人表達情感的需求。

另外,還有一些常說的安慰話,比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活著的人總要活下去」。即使這些話出於真心,但對於失去親人的人來說,全然沒有益處。對他們來說,這些話只是勸告而已。經歷悲傷的人所需要的,是傾聽,而不是解決方法或勸告。

經歷悲傷的人常常會傾訴自己的情感,但我們有時在傾聽一段時間後,可能會不自覺地轉移話題,因為我們沒有準備好和他們一起感同身受。真正的安慰需要的是一顆願意和他們一同哭泣的心。

人們通常認為當事人必須一直表現出悲傷的樣子,但這是一種誤解。悲傷本身是因人而異的,而且人類能夠同時體驗多種複雜的情感,所以片刻的歡愉並不意味著悲傷已經完全消失。

相反,也有人認為當事人應該儘快恢復原狀,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但這是錯誤的想法。悲傷時每個人都會有的情感,不應該被抑制。人們常說,悲傷過了一天就會減半。也就是說,雖然悲傷會逐漸變淡,但永遠不會消失。就像傷口癒合後留下的疤痕,悲傷的情感可以治癒,但不可能完全抹去。

安慰悲傷,我們一直在你身邊

最近的醫學研究表明,感受到情感支援和被愛的人,其憂鬱、焦慮、心臟病、癌症等問題的發生率明顯低於沒有那種感覺的人。此外,為了克服痛苦,恢復自信和安全感的關係至關重要。因此,即使採用最好的治療方法,沒有持續且充滿關懷的關係,治療和康復也是不可能的。經歷悲傷的人最需要的治癒是透過真誠的關係來實現的。

同情或同感並不是治癒的開始,真正的共鳴才是。單純的憐憫或者產生相似情感是沒有幫助的。共鳴不是透過理性計算出來的,而是需要真誠地接近對方,並從內心去感受對方的絕望與孤獨,理解他們有多麼渴望得到幫助。從當事人的角度出發,透過真正的理解和共鳴,成為情感上的支持者,幫助他們找到安全感,這才是安慰的起點。

當彼此的心意相連後,人們就能漸漸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並開始溝通。透過傾訴自己經歷的事情以及相關的感受和想法,人們能夠獲得戰勝悲傷的力量。雖然表達內心的傷痛是一種治癒方法,但也不能強迫那些尚未準備好的人去敞開心扉。因為僅僅是回憶起過去的痛苦就可能再次帶來傷害。有時候,真誠的關懷比千言萬語更能幫助人。與一個始終支援自己、傾聽並理解自己痛苦的人建立聯絡,能夠治癒心中的傷痕。

失去親人的人會努力尋找事件的原因,甚至將責任歸咎於自己,常常陷入「都怪我」,「如果我當時不那麼做」等自責之中。因此,我們要鼓勵他們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悲傷,而不是抑制情感。告訴他們感受快樂並不是一種罪過,同時鼓勵他們休息、運動、進食、照顧好自己。每一點微小的努力都是恢復的一部分,我們要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加油。幫助分擔家務和育兒工作,也能為他們提供戰勝悲傷的時間,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孤單無助、沒有任何人會幫助自己時,悲傷就會加倍,痛苦也會隨之而來。因此,經歷失落的人需要的是愛。那種被人真心理解、並感受到情感共鳴的體驗,正是那份愛能為他們提供克服悲傷的勇氣。

4月16日發生的世越號事件給韓國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四月的春意蕩然無存,內心長時間籠罩著寒冷的冬季。整個韓國都陷入了失落的痛苦,爆發了絕望、無力和憤怒的情感。

「波士頓堅強(Boston Strong)!」

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事件造成3人死亡、260多人受傷。事發一年後,2014年4月21日舉行的第118屆波士頓馬拉松吸引了比去年更多的參與者。波士頓市區到處可見「波士頓堅強」的標語,這是波士頓市政府提出的,旨在讓大家團結起來,彼此安慰。包括受害者及其家屬在內,整個波士頓市的人們都成了彼此的家人,送上安慰。經過短短一年的時間,痛苦逐漸轉化為希望。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創傷的時代。就像波士頓市一樣,我們也渴望一個能夠療愈心理創傷、讓人稍作休息的家人般的綠洲。讓我們透過理解和共鳴,成為真正的家人,一起悲傷,一起克服失去親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