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約時代,聖所裡舉行的祭祀儀式難且複雜,除了擔當祭祀的祭司們以外無人悉知。加上祭祀的種類、方法、名稱等及其相似,還有重叠的部分,所以很難區分。
舊約時代的祭祀很難詳細而且正確地分類和說明,所以讓我們來查看幾個聖經裡常出現的和對我們信仰生活有幫助的幾個內容吧。

1. 按獻祭的目的分類 – 贖罪祭、贖愆祭、平安祭
1)贖罪祭
: 為了贖去誤犯的罪而獻的祭。
贖罪祭有為贖去以色列全會眾和祭司的罪而獻的祭和為贖去個人所犯的罪而獻的祭。
「或是受膏的祭司犯罪,使百姓陷在罪裡,就當為他所犯的罪把沒有殘疾的公牛犢獻給耶和華為贖罪祭……」 利4章3-12節
「以色列全會眾若行了耶和華所吩咐不可行的什麼事,誤犯了罪,是隱而未現、會眾看不出來的;會眾一知道所犯的罪,就要獻一隻公牛犢為贖罪祭……」 利4章13-26節
「民中若有人行了耶和華所吩咐不可行的什麼事,誤犯了罪,所犯的罪自己知道了,就要為所犯的罪牽一隻沒有殘疾的母山羊為供物……」 利4章27-35節
為了贖去1年間以色列百姓和大祭司所犯的罪,在聖曆7月10日大贖罪日要將山羊和公牛獻為贖罪祭物(利16章11-19節),新約時代耶穌成了真正的贖罪祭物,為贖去百姓們的罪在十字架上流下了寶血。
「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 來9章11-12節
2)贖愆祭
: 為了使罪得饒恕而獻的祭。
祈求在聖物或產權問題上,因為不知道上帝的律法而犯的罪,求饒恕而獻的祭。
百姓們為了所犯的罪,要以母羊羔或是山羊作為贖愆祭物獻給上帝;如果力量不夠(經濟條件困難),就要用兩隻斑鳩或是兩隻雛鴿作為祭物獻給上帝;如果仍然感到困難,就要將細麵伊法十分之一作為祭物獻給上帝。
3)平安祭(韓文譯作「和睦祭」)
: 感謝罪與過犯得饒恕而獻的祭祀。
百姓們在感謝上帝的恩典或向上帝許願、還願或想甘心獻祭時可以獻平安祭。感謝祭、甘心祭、還願祭等都屬於平安祭。在新約時代,耶穌成了使我們與上帝和睦的平安祭祭物。
「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上帝兒子的死,得與上帝和好(韓文翻作「和睦」);既已和好(和睦),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 羅5章10節
2. 按祭物分類 – 燔祭、素祭、奠祭
1)燔祭
: 「燔祭」是希伯來文中「乘著煙雲升到上帝面前」的意思,是一種用火焚燒牲畜的祭祀。
燔祭是以色列百姓們向上帝獻祭時最常用的祭祀方式。每日所獻的常燔祭、安息日或節期獻的祭祀都是燔祭。在為個人或團體獻祭時,要用綿羊、山羊、牛等牲畜作祭物。倘若因為太貧窮不能獻上這些牲畜的話,就要獻上斑鳩或鴿子作祭物。通常燔祭都是與素祭或奠祭一起獻上的。
獻燔祭的目的是:個人或團體在獻燔祭的時候,藉著向上升的香煙來遮掩因向上帝犯罪而引發的震怒,從而得蒙上帝的慈悲,使罪得到赦免。燔祭是顯明耶穌將會為了背負百姓們的罪成為犧牲祭物,使百姓們在上帝的震怒中蒙受慈悲,得到赦罪的影子般的制度。上帝通過舊約時代地上聖所裡為赦罪而行的祭祀儀式,告知了我們在天上聖所將要成就的真正的祭祀。
2)素祭
: 「素祭」是指用穀物作為祭物進行的祭祀儀式。
祭物使用細麵,通過火爐烤制、鐵板煎制或鍋中煮制等形式奉上。在素祭中,作為紀念的部分會被焚燒,其餘部分則奉獻給祭司。
素祭通常不會單獨進行,而是與其他形式的祭祀,如燔祭等一同進行。
3)奠祭
: 獻葡萄酒一欣四分之一的祭祀。
*欣:來自埃及語,是「罈子」的意思。「欣」是橄欖油和葡萄酒等液體的計量單位,等於3.66升。
「……同獻的奠祭,要酒(韓文譯作「葡萄酒」)一欣四分之一。」(初實節祭祀) 利23章13節
「……又用酒(韓文譯作「葡萄酒」)一欣四分之一作為奠祭。」(常燔祭祭祀) 出29章40節
3. 按獻祭的方法分類 – 火祭,舉祭,搖祭
1)火祭
: 以焚燒祭物的方式獻的祭。
燔祭和素祭都以火祭獻上。
「七月初十是贖罪日;你們要守為聖會,並要刻苦己心,也要將火祭獻給耶和華。」 利23章27節
「同獻的素祭,就是調油的細麵伊法十分之二,作為馨香的火祭獻給耶和華。」 利23章13節
2)舉祭
: 舉起祭物獻的祭祀。
是一種以「高舉祭物於燔祭壇上,再取下來」的方式獻的祭。意味著呈獻給上帝後,祭司再從上帝那裡得到。
「從各樣的供物中,他要把一個餅獻給耶和華為舉祭……」 利7章14節
「吃那地的糧食,就要把舉祭獻給耶和華。你們要用初熟的麥子磨麵,做餅當舉祭奉獻;你們舉上,好像舉禾場的舉祭一樣……」 民15章19-21章
3)搖祭
: 以「搖晃祭物」的方式獻的祭。
初實節時,祭司把一捆初熟的莊稼搖一搖作為搖祭獻給了上帝。
「他要把這一捆在耶和華面前搖一搖,使你們得蒙悅納。祭司要在安息日的次日把這捆搖一搖。」 利23章1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