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合作與犧牲建立起來的螞蟻王國

25,233點擊數

牠不僅出現在路邊、樹皮周圍和學校操場。雖不情願,甚至在家裡也能看到牠的身影,那就是螞蟻。因為牠是生活中常見的小昆蟲,往往會受到人們忽視,但別看牠不起眼,螞蟻可是從中生代白堊紀開始就在地球上生活了,歷史可謂相當悠久。

像巨天牛、蜣螂等螞蟻的遠親都面臨著滅絕危機1,但螞蟻在地球上繁殖的數量至少達1京隻左右。據說有記載的螞蟻種類約有五千種,若加上未被記載的種類,就多達一萬五千種。所以牠並不是因體格小就可以被忽視的存在。愛德華·威爾遜等生物學家們毫不猶豫地說,螞蟻是「地球的征服者」、「地球的支配者」。

1. 環境部,2018年瀕臨滅絕危機的野生生物目錄變化現狀。

螞蟻如此繁盛的秘訣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日常生活中常被忽視的螞蟻們的世界一探究竟吧。

螞蟻的分工制度

假設你是螞蟻王國的一隻螞蟻。在平靜的日子裡,突然有敵人橫闖洞口,大肆攪亂了棲息地。這時應採取怎樣的行動呢?這取決於你是哪種螞蟻。因為所有螞蟻都有明確的分工。螞蟻繁盛的原因,也要歸功於牠們分工合作所產生的龐大力量。

在螞蟻社會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牠們的繁殖分工。只有作為繁殖階級的蟻后負責產卵,而身為勞動階級的工蟻們會負責其餘的一切工作。公主蟻(也就是準蟻后)同雄蟻一樣,會度過一段為婚飛2儲備力量的時期。

2. 在一定的氣象條件下,像蜜蜂、螞蟻之類的雄性與蜂后或蟻后齊飛交配的事。

有些螞蟻勞動一輩子,有些則是吃飽就離開家,如此奇特的分工貌似不公平,但這在兇險的生態環境中是相當經濟的生存方式。其他獨自完成生產、育兒、餵食的動物們,直到培育出新一代,會歷經漫長時間,風險也很大。相反,螞蟻們則是分階段迅速處理各自分擔的工作,因此能夠使效率最大化。況且同一項工作由眾多螞蟻同時進行,就算哪裡出了問題,也不會影響總體進程。這如同工廠的流水線。不禁感歎,這小小的身軀中怎會生出如此驚人的智慧。

就如經營一個家庭也需要做很多事,螞蟻王國的工人們也有許多事情要做。工蟻們是如何分擔那麼多工作的呢?雖然不同種類的螞蟻有所區別,但一般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負責不同類型的工作。很小的時候,會在蟻后身邊打雜,稍微長大後則照看卵或小幼蟲。到了青年期就作為保姆工蟻開始正式照顧大幼蟲和蛹。進入壯年期的工蟻會從洞穴外尋找食物或挖新的洞穴,繼續擔任工蟻的職責。此外還有比工蟻體型更大且頭部和上顎更發達的兵蟻。兵蟻正如其名,是保護王國、防備敵人的強壯的士兵。

照看蟲卵的工蟻
切割並搬運樹葉的切葉蟻

比人類更早開始種植的切葉蟻,將分工做到了極致。用切割的樹葉來種植蘑菇的切葉蟻中的工蟻們,從出生開始就分為四個階級。體型最大的螞蟻為兵蟻;體型最小的螞蟻是照顧幼蟲和菌托的園丁蟻。中型螞蟻負責切割和運輸種植所需的樹葉,而比這稍小的螞蟻作為哨兵粘在葉子上,負責護衛中型螞蟻不被寄生蠅攻擊。神奇的是,所有螞蟻都忠實於與生俱來的使命,而且由此發揮的力量更為驚人。一個切葉蟻群挖採的土量平均為20立方米,其重量大概是44噸。這就好比堆砌萬里長城的大工程,因此相對這微小的軀體來說,真是驚人的威力。

螞蟻們的分工體系,在危機時刻更顯卓越。重新設想一下前面提到的狀況吧。若你是兵蟻,就會攻擊入侵者;若是保姆工蟻,就會叼起幼蟲,把幼蟲隱藏在安全地帶。你也有可能是一隻修理破損蟻巢的工蟻。像這樣,在螞蟻們的社會中,各盡其職就是團結成一體之路,也是保護成員的生存之路。

為群落做出的犧牲

大部分工蟻們會為了群落盡職盡責地工作,也有些擔負比較特別任務的螞蟻,會超越忠心,展現美麗犧牲的一面。

蜜罐蟻

生活在美國西南部和澳大利亞沙漠地帶的蜜罐蟻就是其中一類。讓人聯想到著名角色的這特別的名字,貌似源於一些工蟻的角色。牠們將同伴們帶來的蜜儲存在蟻腹中,並倒吊在洞頂。勤勞的工蟻們不斷地取來蜜,而貯存蜜的工蟻們的肚子會被撐到比頭大好幾倍。在難以支撐身體的時候,終於有螞蟻來觸碰了觸角。這是同伴發出的「飢餓」信號。這時蜜罐蟻就會臨時下來,把貯存的蜜餵給牠。這是為了能在長期缺少食物和水的沙漠存活下來,獻出自己的身體作食物儲存室的行為。

在大樹上鑽洞生活的龜蟻,為了完美地防禦那些虎視眈眈覬覦螞蟻王國的入侵者,身體還發生了變化。龜蟻中的兵蟻擁有扁平的頭部,牠們用頭部將洞口堵得嚴嚴實實,終日站崗守護。若洞口太大,就會有好幾隻螞蟻緊貼著守住洞口。同群落的螞蟻用觸角觸碰,就給開門,但絕對不給其他螞蟻開門。日復一日地堅守在同一個崗位上,那忠心真是了不起。

生活在馬來西亞熱帶雨林的木蟻中的兵蟻,展示出了極致的犧牲精神。有些螞蟻在受到攻擊時會使用毒液,木蟻就是其中之一。其他螞蟻用毒針向敵人注射毒液,但與此相反,木蟻會使用「自我犧牲」的獨特攻擊方式,那就是爆破自己裝有毒液的蟻腹。爆破出來的粘稠的毒液會粘住周圍的敵人,而自己也結束了生命。

工蟻們的獻身

鞏固螞蟻王國的第一步,取決於首批出生的工蟻與蟻后的關係維持得有多麼緊密。結束婚飛後,孑然一身的初代蟻后,為了更快更安全地養育幼蟲,不出門也不覓食。這時,最先成長起來的工蟻,就要勤勞地覓食並餵給蟻后。若首批工蟻死了,蟻后就會因持續不斷地產卵及能量消耗,最終喪命。而後其餘的工蟻們也支撐不了多久就會死去。像這樣,初期的工蟻和蟻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不僅是蟻后,所有螞蟻直到成長為真正的成蟻為止,都需要工蟻姐妹們源源不斷的幫助。剛從卵裡孵化出來的幼蟲沒有腿,也沒有行動能力。工蟻姐姐用嘴叼住在原地微微顫動的幼小弟妹們,幫助他們移動,並給他們餵食。進化為成蟲,需要蛻皮時,也因自身力量無法撕開厚皮,而由工蟻在外邊幫著撕開。這樣成長起來的工蟻們,又開始照顧下一批工蟻。在這裡能夠看到奉獻一生的工蟻姐妹們對後代的愛。

伊索寓言《螞蟻和蚱蜢》中的螞蟻,沒有吃喝享樂或在樹蔭下休閒,而是為了貯存豐足的糧食,殷勤勞動的昆蟲。實際上螞蟻們不會冬眠,因此要在夏季儲備充足的糧食。雖然在寓言中沒有特別描寫這個部分,但工蟻們離家覓食並不是簡單的事。分佈在美國西部的收穫蟻屬科的收割機蟻,在覓食時經常與附近的螞蟻們爭鬥。在為佔領更好的食物而展開的激烈爭戰中,每小時會有6%的螞蟻戰死。此外還有很多螞蟻在覓食途中因遭受捕食者的襲擊或迷路而死。

除了物種特性上的特殊情況外,所有工蟻都是從一個蟻后生出來的女兒們。牠們放棄生育自己的後代,一生只為幫助母親和弟妹們而盡職工作。也許「工蟻」的稱呼正是由此得名。從生物學角度的本性來看,動物們都是為了留下自己的遺傳基因而特別致力於繁殖,由此看來工蟻們的獻身精神達到了超越本性的水準。

螞蟻王國的核心,蟻后

螞蟻王國的最高統治者是蟻后。也許會因為帶著「女王」的稱號,而誤解為只下命令的獨裁者,但看蟻后的實際生活並非如此。

一隻公主蟻從試圖成為蟻后的那一刻開始,就伴隨著數千隻螞蟻的死亡。一直等待著繁殖期的公主蟻和雄蟻們,會為了尋找配偶而爬行或飛行。然而像鳥、蜻蜓這類的捕食者們,也在伺機等候著食物成群飛來的這時期。很遺憾,大部分螞蟻們會在此過程中被吃掉或掉入水中死去。

用積蓄的能量迅速飛行而存活下來的新蟻后,還有另一道關卡在等待著牠。那就是避開捕食者的視線,在適宜的場所安家。然而在林中的枯樹、城市的小巷直到社區停車場,很難找到沒有螞蟻生活的地方。好不容易降落後發現,不慎闖入了已經有主人的地盤,就會連產卵的機會都沒有而死亡,這樣的情況也比比皆是。不同種類的螞蟻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蟻后成功建立王國的概率介於五百分之一到一萬分之一。

歷經艱辛落腳的蟻后,首先用中足和後足摘掉翅膀。在還沒有工蟻時,出去覓食也是很危險的時期。蟻后將再無用武之地的翅膀肌肉或腹部的脂肪組織分解製造養分,像這樣用自身製造的分泌物通過唾腺餵給幼蟲。這與只顧進食、無所事事的公主蟻時期完全相反。隨著工蟻數量的增多,蟻后終於可以從育兒的工作中騰出身來,然而因為一直沒有進食,已筋疲力盡。從此以後,吃著工蟻們帶來的食物,終其一生竭力完成繁殖任務。

乍看之下,蟻后似乎是受著侍奉、安逸度日,然而終其一生只為產卵繁衍的那模樣何其可憐。雖被稱作蟻后,卻不是凌駕於百姓之上的王。而是親自建立並操持家室,為養活幼崽,獻其一生的母親。

如此建立起來的螞蟻王國,會一直延續到蟻后壽命完結,最後的工蟻完成工作為止。那期間會有眾多公主蟻和雄蟻出生,展開生存競爭。若牠們成功,就能再建立起一個了不起的螞蟻王國。

包括人類在內,在如今的地球生態系統中能夠成功立足的生物們,都是建立高度發達體系的社會性動物。有組織的分工,為了生存而激烈鬥爭等,螞蟻社會與人類社會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從中生代直到今日,一直伴隨著螞蟻種群的合作與犧牲精神,這是不是我們人類也要效仿的一面呢?

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螞蟻沒有元帥,沒有官長,沒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預備食物,在收割時聚斂糧食。 箴6章6-8節

​參考
崔在川,《發現螞蟻帝國》,科學書籍,1999。
韋爾特·維爾多布勒、愛德華·威爾遜,《螞蟻世界之旅》,李秉勳(譯),凡陽社,1996。
南相浩,《人類社會的縮小版螞蟻世界》,《東亞科學》1994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