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孝道源於孝心」

關於奉養老年父母的矛盾,正在成為社會性問題。雖然時代變了,但是孝道是人應盡的道理。

21,106點擊數

【……拿著零食袋回家/遞給孩子手裡拿/為父為母買斤肉/卻從不曾想過它/狗若生病倒在床/急奔獸醫忙醫治/老邁父母若病倒/只當老病衰弱時/雙親養育十子時/無怨無悔苦辛勞/十子養育一雙親/互相推脫都嫌煩/為兒花錢無止境/無論多少都願盡/為父為母卻不捨/一分一釐皆心疼……(《勸孝歌》中)】

《勸孝歌》是勸勉孝道的規房歌謠,上面的內容是對原漢文內容的現代化解讀。孝敬父母是做人的道理,這是連小孩子都知道的事實。但即便是教導孩子的成年人,也很難做到百分之百的孝道。都說有了孩子,就能真正理解父母為孩子所付出的辛勞和他們那份深沉的愛,但知道與實踐孝道之間是有差距的。相比於思念養育我的父母,自己所生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讓人心生牽掛。加上忙於生活、身處他鄉,或者有其他兄弟姐妹做得更好等各種原因,孝順往往被一再推遲。

然而,對父母來說,孩子是他們的全部。父母的愛是沒有條件的。儘管父母已經無私地給予孩子一切,卻依然覺得不夠,總是充滿遺憾。如此偉大的父母恩情,竟然被某些人像扔掉垃圾一樣輕視,新聞中不孝的犯罪行為屢見不鮮,因此,「孝道只需要做個樣子」這樣的言論也不再令人感到驚訝。

袋鼠族增加,贍養父母族減少

袋鼠的幼崽在出生後8個月內依賴母親的育兒袋生長,相比其他動物,袋鼠幼崽依賴母親的時間較長。因此,即使到了應當獨立的年齡,仍然依賴父母提供零花錢或住在父母家的成年人,通常被稱為「袋鼠族」。對父母而言,本應享受子女孝順的時光,卻仍需為子女的生活提供幫助。這種現象不僅僅在韓國,甚至在日本、中國、美國(通常認為高中畢業後就該獨立)也在不斷增多。

相反,贍養父母的子女越來越少。2013年,Jobkorea對461名20至30歲職場人群進行了「贍養父母計劃」調查,33.2%的受訪者表示將來沒有計劃經濟上贍養父母,佔比約為三分之一。其原因中,第一位是「自己目前在養育孩子和家庭生活方面沒有多餘的時間和金錢」,第二位是「父母已經為自己準備了存款或養老金」,共同第三位則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經濟事務應該分明」以及「需要為自己的未來生活做準備」。

根據韓國開發研究院的報告,曾有89.9%的人認為老年父母的贍養應該由家庭負責,但到2014年,這一比例已下降至31.7%;相反,認為老年父母應自力更生的比例則從8.1%增加至16.6%。此外,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贍養父母的責任應該由社會而非家庭承擔。

隨著「百歲時代」和「人生從50歲開始」等觀念的提出,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老年人的生活卻正在變成一個無法依賴子女的時代。父母曾因信任子女承諾贍養自己,將財產交給了他們,然而,子女拿到財產後,卻沒有再出現在父母面前。近年來,由於父母贍養問題,兄弟姐妹間的血腥爭鬥屢見不鮮。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寧願獨自生活,也不願成為子女的負擔,孤獨死因此變得司空見慣。

盡孝不是什麼宏大之舉

正如「樹大招風」的說法,子女多了,父母的憂慮也就不斷。然而即使只有一個孩子,父母也無法安心。父母的擔憂從懷孕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擔心胎兒是否健康,孩子出生時是否健康,孩子去上學後是否與朋友和睦相處,是否聽從老師的教導。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會不會偏離正道,成為考生時,能否考上理想的學校,畢業後是否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到了結婚年齡,是否能遇到合適的伴侶,成家後是否能過得順利。父母無時無刻不在擔心,等到年老時,還會擔心自己是否會被孩子拋棄,就像那隻把自己的肉都獻給孩子,只剩下空殼的螺一樣。

父母有時會說謊話。「別來了,我很忙」,「我很好,別擔心」,「我什麼都不缺……」父母即使在想念孩子、生病或感到痛苦的時候,也選擇將這些情感埋在心底。而更令人惋惜的是,孩子會毫無疑問地相信父母的謊言。父母真正的心聲是「我很想你,能來一趟嗎?」「身體不好,心裡也很難過」,「我手頭緊,正在省著花」。然而,孩子並不了解這些,反而誤以為自己生活得好就是孝順父母。

「盡孝」聽起來好像很宏偉,但其實不是難事。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問候,告訴他們「我愛你」,在節假日以外也去看望父母,哪怕只是和他們一起待上一夜,握住他們的手,這些都是簡單的事情。隨著年紀的增長,父母容易感到孤單,覺得自己越來越沒用。所以,與其讓他們完全休息,不如給他們安排一些適合他們年齡的活動。有些人會說:「父母如果能安靜待著就好了,為什麼他們總喜歡管閒事?」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偶爾讓父母參與一些事情,也是一種關愛。比如請求他們做點菜,嚐嚐菜的味道,或是向他們請教一些家庭事務等,給他們帶來為家庭付出的快樂。

應以孝心為基礎

即使是同樣的事情,是否有孝心決定了是孝順還是不孝。

中國的儒家大家曾子說:「孝子贍養年邁父母時,應當讓他們心情愉快,不違揹他們的意願,取悅他們的耳目,讓他們的臥室舒適,精心準備食物來供養他們。父母喜歡的事情,子女應當去喜歡;父母尊敬的事物,子女應當尊敬。」而莊子則說:「尊敬父母的心容易,但用愛心來孝順父母則是困難的。」孝順的核心在於對父母的愛心,也就是「孝心」。愛讓我們去關心,關心使我們能夠了解父母需要什麼,怎樣才能讓他們感到滿足。無論子女如何深愛父母,也永遠無法比得上父母對子女的愛,因此,子女應當毫不吝惜地去愛父母。

「不要等到去世後才後悔,活著時就應該孝順父母,上天會賜福,子女也會孝順。」這是前面提到的《勸孝歌》中的一段話。沒有人不知道應該在父母健在時孝順他們,但往往只有在他們離世之後,才會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不是有句話說嘛,父母去世後,不孝子也會變成孝子。

誰能為我推燥居溼,勞累到手腳磨破?若沒有那份愛怎能走到今天?現在,是時候回報那份愛了。要在無法回報之前,儘早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