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聲音中隱藏的奧秘

18,457點擊數

患有先天耳聾的孩子,第一次聽到媽媽的聲音後哭泣的影片成為了熱門話題。借助特殊的助聽器,平生第一次聽到媽媽柔和的聲音時,孩子時而微笑,時而抿嘴忍住眼淚。究竟孩子是否能夠記住,在母胎裡聽到的媽媽的聲音呢?

胎兒也能聽到聲音

直到19世紀末,「胎兒不具備聽覺」的思想支配著當時的西方國家。但到了1925年,德國醫生阿爾佈雷希特·派弗,發現胎兒在汽車鳴笛聲下有所反應,由此證明胎兒也能聽到聲音。

以胚胎學來看,懷孕4週時能夠看到胎兒耳朵形成部位;到24週,會形成內耳1。神經系統也在胎兒初期開始發育,到34週時,會具備與新生兒媲美的聽覺神經。

1. 內耳:耳朵最內側。由負責聽力的耳蝸、感知平衡的前庭器官以及半規管組成。

胎兒在媽媽的子宮內度過10個月的期間,會暴露在心跳、腸蠕動、血流動等在媽媽體內產生的各種各樣的聲音中,還會聽到比媽媽心跳快兩倍的自己的心跳聲,還有胎動聲。此外還在傾聽著汽車聲、音樂聲等外部發出的各種聲音下成長。

可以發現若給被嚇哭的新生兒聽電視無信號時的嘶嘶雜訊,孩子能夠馬上停止哭泣並安靜下來。有些父母說,給孩子聽吸塵器的聲音,哭的孩子能夠得到安定,又說聽到塑膠袋的嘩啦聲,孩子立馬流露出明朗的表情。這是因為,外部聲音在透過媽媽的子宮壁和羊水的過程中,小聲音和高音全部被過濾掉,只有固定低頻率的低音傳達給了胎兒。這種胎內經歷,使胎兒更加熟悉柔和的低音。

聽覺與胎兒的腦發育

人類大腦的智力,由連接神經細胞的突觸發育的精確程度來決定。懷孕6個月時,胎兒的大腦中每天會形成六千萬個腦細胞,以驚人的程度進行發育。就在這時期,胎兒大腦的80%以上已形成,並能夠聽到外部的聲音。並且達到8個月時,會形成短期記憶,甚至能夠達到區分聲音強弱的水準。還能夠透過媽媽的聲音大小,判斷出情緒。像這樣,在五感中,在母腹中最為發達的就是聽覺系統,並且此與胎兒的腦發育有著密切的關係。

科學家們說,胎兒透過看、聽、觸碰而感受到的各種刺激,會為腦細胞成長提供能量。其中,聽覺刺激占比80%以上,而聲音或音樂不僅影響情緒,還會影響到胎兒的身體和智力發育。胎兒在胎內經歷的聲音,是透過胎兒的聽覺器官影響腦細胞的最早期刺激,而錄入到胎兒大腦中的這聲音,將會銘刻在胎兒的記憶中,一輩子伴隨在他的無意識裡。

胎兒在子宮裡聽到的最多的聲音,就是媽媽的心跳聲。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亞伯特·莉莉博士,用節拍器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她給實驗者們節拍器,讓他們根據自己喜歡的節奏打拍子,可驚人的是,大部分人的拍子達到每分鐘50-90次。這個數字與人的心跳數基本一致。

正哭的孩子,到媽媽的懷裡就能停止哭泣,也是因為透過媽媽的胸口聽到媽媽的心跳聲。這種聲音是在子宮內開始就持續聽到的親切的聲音。在這時,若聽到媽媽的「睡吧睡吧」的聲音,孩子會更快得到安定。

刺激聽覺的眾多聲音中,胎兒最喜歡的就是媽媽的聲音。媽媽的舒適的聲音,會刺激胎兒神經突觸很好地發育。剛出生連眼睛都睜不開的嬰兒,會向著媽媽發出聲音的方向做出反應,是因為嬰兒能記得在母胎中聽過的媽媽的聲音。懷孕期間,若也不斷地聽到了爸爸的聲音,嬰兒也會對爸爸的聲音做出反應。

透過與媽媽的交流成長的孩子

2016年斯坦福醫科大學研究團隊,以7-12歲的24名兒童為研究對象,透過核磁共振成像(MRI),分析他們在聽到媽媽的聲音時,大腦哪個區域被啟動。研究團隊將媽媽的聲音與普通女性的聲音錄音後給孩子們聽。為了確保研究客觀性,讓說話者們不要說孩子的名字,而是說無關緊要的單詞。結果,97%的孩子,在短短一秒內,辨認出了自己媽媽的聲音。

聽到媽媽的聲音後,大腦最活躍的部分是初級聽皮層和前額皮質。初級聽皮層被刺激的同時,情感、人際關係、面部識別等能力會提升。前額皮質是感知周圍環境變化的器官,主要是幫助人們對周圍的聲音做出反應,並掌握新的資訊。另外,前額皮質會在保持理性、提升自制力上做出貢獻。帶動研究的丹尼爾·艾布拉姆斯教授說:「與媽媽在一起的時間越多,越能幫助孩子提升溝通技巧,形成圓滿的人際關係。」

媽媽的聲音還能促進孩子分泌穩定情緒的荷爾蒙。威斯康辛大學心理學教授塞斯·波拉克,讓7至12歲的61名女孩子做數學題,使她們處在感受壓力的情況中,之後將他們分成三組做了實驗。讓第一組孩子們與媽媽面對面對話15分鐘;第二組與媽媽電話通話15分鐘後,看60分鐘的電影。第三組不與媽媽接觸,直接看75分鐘電影。之後觀察他們感受壓力時分泌出的荷爾蒙——皮質醇,以及感受幸福時分泌的催產素的變化。

實驗結果表明,直接或間接與媽媽對話的孩子,與沒能如此的孩子之間有明顯的差異。聽到媽媽聲音的孩子們,在結束考試後30分鐘內,皮質醇急劇下降,而催產素上升並持續了一個小時之久。只觀看電影的的孩子們的荷爾蒙分泌量,一直停留在感受壓力時的狀態。這是在表明,沒有身體接觸,而是只聽到媽媽聲音,也能夠減輕壓力。對於孩子來說,媽媽的聲音是帶來平靜的最好禮物。

嬰孩能夠清晰地記住在媽媽肚子裡開始聽到的媽媽溫暖的聲音。聽著那溫暖的聲音成長,蘊含在媽媽聲音中的力量和能力,實在是驚人又神奇。從生命的開始就相伴的媽媽的聲音,充滿了子女才能感受且得到安慰的溫暖的母親之愛。

使你們在她安慰的懷中吃奶得飽……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你們也必因耶路撒冷得安慰。 賽66章11-13節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 約10章27節

參考資料
鄭京姬·樸孝美,《胎兒交流》,交流手冊,2014
徐宥憲,《安靜的聲音對胎兒有好處》,東亞日報,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