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厌恶听到关于自己才华和风格的认可和肯定。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们若能得到来自他人的积极评价,总会感到愉悦。这是因为我们的“尊重需求”——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关注,得到了满足。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它被视为人类的基本需求和重要的美德。然而,“尊重”这一并不陌生的词汇成为近期公众讨论的焦点。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和惋惜一个事实:相互尊重的文化正在消失。

需要尊重的时代
某女大学生对一位与她母亲年龄相仿的环卫工人出言不逊,该事件成为网络热门话题。此外,一位女商场保洁员在工作时遭到一名年轻女性的辱骂和殴打,事件一经曝光,立刻点燃了公众的怒火。这两起事件引发媒体热议,被贴上“道德败坏”的标签。同时,类似事件也被广泛传播,让人们感到痛心。
如今,在公共场所不顾及他人感受、行为举止粗鲁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网络上,一些网民借助匿名身份,肆无忌惮地进行人身攻击、侵犯他人权利,此类问题已经突破了底线。人们普遍认为,这类现象的根源正是“缺乏尊重”。
缺乏尊重有时甚至会导致家庭破裂。一位离婚专业律师表示,虽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但深入了解后发现,大多数人决定离婚是因为他们认为没有得到配偶的尊重。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最艰难的时刻往往是他们感觉自己没有得到公司或同事尊重的时候。
学校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西班牙某大学研究团队针对11至16岁的学生进行实验,得出一个令人意外的结论:青少年参与校园暴力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尊重需求。研究表明,那些感觉没有得到朋友尊重的孩子,往往会把别人当作替罪羊,以获得朋友的认可,从而引发暴力和霸凌等问题。
在任何组织中,尊重都是维持和谐关系的关键。缺乏尊重时,人们对尊重的渴慕会越发强烈。
尊重的力量
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北郡高中(North County High School),有一个特殊的行为规范。那就是“‘尊重’计划”。副校长亚当·沙因霍恩(Adam Sheinhorn)从上任第一天起就要面对校园暴力问题。为此,他制定一项校规,“我们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学习、尊重学校公物;我们尊重彼此的差异、尊重言谈举止的差异。”沙因霍恩向教师、学生和家长详细阐述了此项计划,鼓励大家将尊重付诸实践。
从那之后,校园的氛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们不再只是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用赞美来激励他们。学生之间也开始真诚地问候、轻松自然地聊天,彼此的关系得到增进。学生们通过“‘尊重’计划”,懂得了要尊重自己和他人,并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园活动。该校原本每年都有50多人退学,如今退学人数大幅下降。教师由于不光彩的事件而离职的现象也消失了。

佳能公司董事长御手洗富士夫从相机起家,后来涉足办公用品领域,创造了不朽传奇。御手洗富士夫领导风格的核心同样也是尊重。在关闭亏损业务、重组公司时,他没有像众多企业领导者一样进行裁员,而是尊重员工的意见,为他们创造了更好的工作环境,使每位员工都能发挥最大潜能。这种方式提升了员工们的士气和忠诚度,帮助公司成功度过危机。在其他大型企业因长期经济衰退而苦苦挣扎时,佳能仍然能实现经济增长。
人们都想做到不负众望,因此,若得到了他人尊重,就会激发自己强烈的内在驱动力。当尊重的文化在一个组织内扎根时,其影响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在家里受到尊重的孩子会懂得尊重朋友和邻居;受到公司和同事尊重的员工会懂得尊重客户;受到学生和家长尊重的教师会懂得尊重学生;受到尊重的学生也会懂得彼此之间要践行尊重。这种尊重的良性循环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力量。
尊重的意义
“如果你希望别人对你微笑,就先对他们微笑。如果你希望别人来关心你,就先关心他们。”
正如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所说,人们给予别人的尊重程度,往往与自己所受到的尊重成正比。
“重视和珍惜他人的心”就是尊重。“尊重”(respect)一词源自拉丁语“respectus”,它由前缀re-(回顾)和动词 specere(看)构成。简言之,尊重意味着“回望对方”。当我们认真回望他人时,我们就能理解他们的处境和情况,而这些往往是我们之前所忽略的。我们借此可以在承认彼此的差异并接近对方,这就是尊重的起点。
那些能够与周围人保持良好关系的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怀有“尊重”他人的态度。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践行尊重:柔和的言语、彬彬有礼的问候、温暖的眼神……他们深知,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以借此向他人表达尊重。

我们与某人的关系越亲近,就越应该用尊重来对待他们,努力承认并尊重对方与我们不同的品味、喜好。然而,这并不容易做到。原因之一就是“误解”。
“即使我不说,他应该也能明白我的想法。”
这种误解在亲密关系中尤为常见。它让我们在本该表达尊重的时候,因为尴尬、害羞而一笔带过,有时甚至完全忽视它的必要性。结果,对方可能会觉得自己被冷落,从而产生不满。长此以往,矛盾逐渐累积,最终导致关系恶化,演变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因此,积极主动地表达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尊重的力量只有在被真正表达出来时,才能发挥作用。
彼此尊重,使我的喜乐得以满足
我们是从上帝那里蒙受了最大尊重的人。上帝为了我们这些因在天上犯罪而注定要承受永远刑罚的罪人,亲自降临到这个世界,牺牲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让我们成为这世上最珍贵的存在。
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2章3-8节
爱、牺牲、关怀、服侍和谦卑等共同构成了尊重的文化,上帝亲自做出示范,而现在轮到我们来培育和传播了。在完成这一使命的过程中,我们将始终蒙受上帝的尊重和祝福。
“……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 撒上2章30节
他替我们死,叫我们无论醒着、睡着,都与他同活。所以,你们该彼此劝慰,互相建立,正如你们素常所行的……又因他们所作的工,用爱心格外尊重他们。你们也要彼此和睦。 帖前5章10-13节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尽心尽意敬拜上帝,同时以谦卑之心回望与我们亲近的人,尊重他们,使尊重的力量彰显于全世界。上帝尊重我们,我们要真心地尊重上帝,也要尊重这个世界,让我们沿着上帝赐予的福音道路,完成我们各自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