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是消费的时代。电视购物用“即将售罄”、“限量发售”等话术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坐在家里动动手指,想要的商品就会送到门口,甚至连比饭钱贵的外卖咖啡都成了必不可少的品味象征。在各种消费诱惑下,已经很难不花钱了。
不过,也不能肆意地拥有想要的一切,吃掉所有想吃的东西。仅仅满足消费欲望,并不能让生活变得更幸福。要想获得生活的最终目标——幸福,更重要的是合理规划家庭的财务。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由于经济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过度消费所带来的生活困境,甚至是破产,都会使家庭的幸福感逐渐消失。
当家人之间缺乏沟通、或有一方独揽财政大权并不公开时,那么陷入这种困境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只有当家庭成员一起共享家里的财务状况,并能够信任彼此,决定消费支出的程度时,家庭经济才会顺利进行,家庭之间“同舟共济”的共同体意识也会变得更加牢固。
如何减少因金钱引发的夫妻纷争:加强沟通
2013年,求职网站Career对278名已婚职场人士进行调查,发现夫妻争吵的第一大原因是“经济问题(25.5%)”。夫妻因钱产生矛盾的原因通常不是因为收入低,而是因为彼此的经济观念不同。例如,丈夫喜欢储蓄,而妻子则喜欢花钱,这种情况下,丈夫会对家里新买的物品感到不满,而妻子则会觉得丈夫太过斤斤计较。当因为经济观念的差异而发生争执时,夫妻应通过尊重彼此的成长背景和个性,避免指责,而应通过沟通和努力寻找妥协的方案。

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谁能够精打细算地管理家庭财务,谁就应该掌握经济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利用经济权来行使控制权,或仅仅因为自己是赚钱的一方而支配另一方。掌握经济权的人应该定期将家庭的支出情况告知配偶,如果有大额支出或购买昂贵物品时,必须先与配偶商量。因为生活中经常会有预期之外的支出,如红白事、病医费、节假日开销及家庭活动费用等,因此夫妻双方可以提前商量,设立备用金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支出。同时,夫妻可以一起讨论家庭支出中占比较大的部分,思考是否有减少支出的方式,并有计划地管理支出。通过充分的沟通来解决经济问题,不仅可以有效管理家庭财务,还能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如果因为意外情况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可以尝试与配偶进行交流,分享曾经因金钱问题而经历的困难。夫妻一起去市场购物,了解市场的物价水平,也是有助于家庭经济管理的一种方式。但是,虽然讨论家庭财务和金钱观念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一方情绪不稳定或气氛有些紧张时,最好将对话推迟到稍后再进行。
孩子的经济观念从小就要培养
孩子到了三四岁就知道用钱可以买到什么了。孩子的经济观念应该从这个时候开始正确地培养。经济观念与个性有很大的关系,节制和理智消费的习惯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但如果孩子习惯了什么都能得到,一旦遇到困难就会变得难以承受。父母的心情总是希望自己能节省,但至少让孩子不感到匮乏,过上富足的生活。然而,如果这种心态过于极端,可能会成为一种扭曲的爱,进而对孩子的消费观产生不良影响。

孩子会不经意地模仿父母的行为,即使父母自己没有意识到。如果父母过度看重金钱,孩子就会把钱看作最重要的东西。如果孩子看到父母用金钱来评判他人,或者将其作为无形的武器使用,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这种行为。父母应该告诉孩子,钱不是随时从父母的钱包里拿到的,而是爸爸妈妈辛苦工作换来的成果;同时要教导孩子,没人能拥有一切,要学会区分想要的和需要的,并且消费要有责任。父母应该通过理性商讨和决策来给孩子树立榜样。
当孩子闹着要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不要一味地拒绝,而是要体会孩子的需求并耐心地解释。可以说:“这辆玩具车和家里的有什么不同?”、“如果买了这个,你想要的其他东西就不能买了。”通过这样的对话来进行沟通,并且要制定一个原则:除了提前列好的清单上的物品外,不购买其他东西,并且身体力行地展示。购物应该是出于需求,而不是作为奖励的手段,这一点也要牢记。
虽然家庭经济由父母掌控,但不要认为孩子不需要知道。最好适当分享一些基本内容。这样,孩子们会逐渐培养出比个人欲望更关注整个家庭的眼光,也会增强作为家庭一员的归属感。
以精打细算的消费习惯稳固家庭经济
消费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消费和冲动购物。过度消费并不仅仅意味着购买奢侈品包包或豪车,而是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支出,或者在不太需要的时候消费,导致最终在真正需要时反而不能消费。聪明的人懂得如何合理使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培养适合家庭规模的节俭消费习惯需要努力和耐心,但这一过程和结果也能带来一点点小幸福。

- 节俭消费技巧
- ① 家庭收支记账
- 坚持记录家庭收支,不仅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家庭经济情况,还可以发现不必要的支出。如果觉得记账麻烦,也可以使用便捷的手机应用程序。
- ② 使用现金
- 信用卡支出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因此容易导致过度消费。另外,父母如果经常使用卡,孩子会误以为可以无限制地花钱。因此,支付现金找零钱的样子在教育意义上也是合宜的。
- ③ 不要因为便宜就买
- 并非当即需要的,也不是计划内要买的,只因便宜就买的话,日后会后悔。不要看见‘1+1销售’,‘捆绑销售’就冒然购买,先考虑自己是否真正需要。
- ④ 购买前要确认
- 在打开钱包之前,先考虑有没有更便宜的购买方式,家里是否已有替代的商品,自己是否能在没有它的情况下过得舒适,是否能够在预算范围内购买。
- ⑤ 减少消费时间和消费次数
- 去逛街时,要提前记录好需购买的物品,而且只购买清单上的物品。若没有购买计划,就克制收看电视购物或网购,且不要将大型超市或购物中心当作家庭活动的地方。
- ⑥ 仅购买必要的数量
- 虽然大量购买看似更划算,但如果购买了很多物品,不仅会不自觉地过度使用,甚至可能会因为过期浪费,最终还是会导致过度消费。
- ⑦ 不盲目追随潮流
- 追随潮流购买的衣服不会穿很久。在买衣服时,应该考虑未来的使用频率,寻找适合自己的风格,而不是一味跟风。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因为对钱过于贪婪或随便花钱,而失去重要的人。金钱确实可以让生活变得更便利,但它应当在家庭经济框架内,根据需求来使用,而不能让金钱主宰我们的生活。最好的方法是保持自足和感恩的心态,不要因微薄的工资而责怪配偶,也不要因为没有菜肴而生气,反而应该感激至少可以吃到饭;没有车时,可以感激自己走路有益健康。让我们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去安排生活,这样幸福就会充满,家庭经济也会“晴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