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坏习惯的枷锁

19,881次观看

“我才三十岁,额头的皱纹却很深,看起来就像四十岁。”

著名画家梵高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这样抱怨道。深深的皱纹透露着生活和创作的艰辛,梵高担心自己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老。

不仅仅是梵高。每当感觉疲惫和烦躁时,我们会无意识地把情绪写在脸上。 虽然皱纹是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产生的生理现象,但如果我们习惯性地用情绪表达感情,这就会促进面部肌肉形成记忆。我们若是每当感觉烦躁或事情进展不顺利时,就皱眉或者翻白眼,那么几年下来,这种表情就会变成我们的真实写照。人们说,到了40岁,就要对自己的面容负责。这话并非毫无道理。

就像不经意间皱眉一样,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做出一些无意识的举动。根据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行为举止中有40%不是出于理性决策,而是出于习惯。

研究还表明,人类的大脑在不断地寻找方法,来最大限度地节约判断事物所消耗的能量。大脑在认知新事物时,为了减少精力损耗而采取的最佳策略,就是按照根深蒂固的习惯做出行为。

如果它是一个好习惯,那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反之,若是一个坏习惯,那将会对生活产生或大或小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三思而后行。在面试时,可能会因抖腿而得到较低的分数,或是因不经意冒出一句尖酸刻薄的话语,与周围的人产生矛盾。

习惯不仅包括外在习惯,比如咬指甲,还包括内在习惯,比如无法忍住怒火而经常发脾气。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作者查尔斯·杜希格表示,控制内心情感的意志力也是可以通过习惯来培养的。例如,书中有一个名叫特拉维斯的青年,每当遇到举止粗鲁的客人时,他都无法控制情绪,大喊“马上给我滚!”或向对方扔东西,最终,他被解雇,吞下苦果。

他每天早上,都会对着镜子,下定决心,今后不再这样做,但是当类似的情况出现时,结果还是一样。然而,几年后他完全变了。他不仅对粗鲁的顾客保持冷静和礼貌,还成为了负责两家店铺的经理,开始了新的人生。在特拉维斯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特拉维斯就职的咖啡公司当时正在对员工进行系统化的情绪管理培训。他发现,平时温和的员工在面对意外的压力或不确定的事件时变得愤怒。

在员工培训中,有一项作业是填空题,员工们要写下答案。例如,“如果顾客提出不满,我的计划是( )”。这项作业能让员工们提前做出抉择以应对意外情况,再把正确的行为培养成为习惯。我们之所以把想法写在纸上,是为了我们要下意识地把它铭记于心,让我们能更具体地把想法付诸行动。

从这个角度看,这与某部纪录片中介绍的戒除不良生活习惯的方法类似。一些很难戒除吸烟、不整理房间、不守时等不良习惯的人参与了一项实验。在实验中,由于无法按照自己以往的习惯行事,他们一开始感觉压力很大。然而,两个月后,超过90%的人成功改正了自己的习惯。

他们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显露出不良生活习惯的瞬间,立即将其记录下来,再进行评价和反思。虽然他们知道自己需要做出改变,但那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然而,当他们把这些习惯写在纸上时,他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努力减少进行这种行为的频率。

习惯是一把双刃剑,在我们心中,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信心也同样如此,既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来10章25节)。只有遵循上帝的良好习惯(路22章39-40节)才能让我们的灵魂充满活力。

上帝时时刻刻都在用生命水话语教导我们,让我们把上帝的性情变成自己的习惯。然而,虽然我们知道要具备美好的心田和品行,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给人带来伤害的说话方式等习惯早已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不会立刻发生改变。我们发牢骚时,会不由自主地撅嘴,或者对我们讨厌的人投以不满的目光,这些行为都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

对于那些我们不以为意的错误习惯,我们不妨把它一一记在笔记本里。请收起“坏习惯”这把刀剑,每天都打磨“好习惯”。这样,我们就能打破坏习惯的枷锁,生活中只充满好习惯。让我们忘掉一秒种前还在犹豫是否要戒除坏习惯的自己。现在,此时此刻,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