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教诲,关怀

12,877次观看

对于仰望着永远的天国,走信仰之路的我们来说,每天都需要回顾检点我在上帝面前究竟是不是过着合乎福音的生活。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传3章1节)。结束肉体的生命到达天国门前时,回想自己的福音生涯,要想有自信地说出没有丝毫后悔的话,每天应当归感谢与荣耀给埃洛希姆上帝,过顺从其教诲的生活才是。

母亲为子女们赐下了一切善的教诲。在母亲的教诲中,让我们想想关于“关怀”的部分,并反思一下在福音生涯当中,父亲母亲所施与我们的爱之关怀,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也常常向周围的人实践了没有。

观察对方心思的关怀

从前某个国家有一位独眼将军。那位将军在激战前,为了救祖国抱着决一死战的觉悟,在出战前想将自己生前最后的面貌留给子孙们,所以召请了有名的画家为自己画像。但看了完成的画像后,将军感到无比失望。倒不是画像画的有什么问题,而是希望子孙们看到自己的面貌时能说:“原来我们的祖先不仅勇猛,相貌也好”,禁不住对自己被遮住一边的眼睛感到失望。

于是又召请了另一位有名的画家。那位画家觉得从美学的角度上看,上次的画像画得很不错,但将军又召自己来肯定是不愿让人看到独眼的缺陷,因而将两只眼都画成了好眼睛。将军对这次的画像也不满意。虽然不想留下独眼的相貌,但更不想将歪曲事实的画像留给后代子孙。

那时,一位少女画家来找将军,毛遂自荐要为将军画像。将军虽然半信半疑,但因为在出战前再没有时间找其他的画家,就答应了。但是少女的画像很令将军满意。看过画像,将军说:“现在我死而无憾了,后代子孙将会记住我这个面貌!”而高兴不已。

少女所画的画像是将军的侧面。所画的画像不但是事实,而且将自己好的一面留给子孙,所以将军非常满足。

这是一种关怀也是一种智慧。天才画家们无论肖像画得多么出色,没有关怀就无法填满将军的心。若是不体察人心,即使表达的是事实,也会给对方留下深深的心灵创伤。少女虽然年少,但似乎有理解并关怀对方心理的洞察力。

成就完整之爱的关怀

关怀是能理解对方的心,体察对方的难处。有关怀时能给对方带来喜悦和满足,《圣经》中所指的真正的爱也始于关怀。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13章1-5、12-13节

《哥林多前书》13章对于爱的本质作了说明。察看这话语时,爱最基本的出发点可以说是关怀。因为有关怀之心,不就能包容对方的缺点,而且能长久忍耐了吗? 并且对他人有恩慈、不张狂,这也是要有关怀之心才可能的。

我们要想完全重生为爱之上帝的子女,就要这样实践关怀之爱。上帝说爱是最大的,让我们反省一下,到目前为止,我向他人施与了多少爱;在上帝的旨意中,作了多少对人类有益的事。

透过耶稣所说的比喻,也能思考关于关怀之爱的内容。有一名行路人落到强盗手里,被打得半死而遗弃在路旁。恰好有经过附近的行人发现了他。先有一名被人们称为公义,受人尊敬的祭司长看见了他,不久之后一位利未人经过此地,但他们假装没看见这即将死去的人,都避开过去了。但是第三位目击者却不相同。这是素来受人们蔑视、甚至不相往来的撒玛利亚人。他怜悯遭强盗的人,过去给他治疗后带到店里照应,直到离开时还嘱咐店主要好好照应这个人,若有多加的费用,自己回来必偿还。

耶稣问这三个人哪一个是遭受强盗者的邻舍。看到身处困境的人也装作看不见不予理睬的人,和怜悯他且施与善行的人中,哪个是真正的邻舍呢? 当然是后者。耶稣曾说:“你去照样行吧!”(路10章25-37节)

上帝向人类施与的关怀

上帝就好像比喻中的撒玛利亚人一样,作了我们真正的邻舍。因罪陷入了必死之处境的我们,上帝没有不顾这样的我们,怜悯我们,为拯救我们而来了。

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19章10节

上帝先为将受地狱刑罚的子女们着想,施与了怜悯。比起自己的安危,更关心在死亡痛苦中呻吟的子女们的煎熬,为了身处只能永远死亡的子女,穿上肉体来到这世上,舍出且喂养自己的肉和血,来救活所有的子女,引导所有子女走向了永生之路。若上帝没有向我们施与这种关怀之爱,我们就不能得永生和天国的应许(参考:来2章14-15节,约6章53-58节,太26章17-28节)。

……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上帝的性情有份。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人若没有这几样,就是眼瞎,只看见近处的,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彼后1章3-11节

上帝希望子女们也一同参与上帝这样的性情,实践关怀之爱。我们要用信心和德行、知识、节制、忍耐、虔敬、弟兄姐妹友爱和爱心来填充我们的心灵。过节制的生活、忍耐的生活、有信心的生活、有弟兄姐妹友爱和爱的生活,就分明会结果子。经上说,不具备这些品德的人,即使看再多《圣经》话语也如同不领悟的灵性瞎子一样,也是逐渐忘记自己过去的罪孽已被上帝洗净之人。

为了赦免我们朱红般的罪,天上父亲母亲为我们子女施与了多大的关怀?若是优先考虑自己的安危,只处在天国的话,就没必要受十字架的羞辱,和受如虫蛆般之人类的戏弄和嘲笑了。理应受千万天使和宇宙灵物们的赞扬和敬拜,享受尊贵和荣耀的上帝,最先想到处于必死之境地的子女们,所以忍受了一切痛苦。

我们也要用这种上帝的心,在灵与肉方面,向全人类施与关怀之爱才行。锡安的圣徒们,跟随天上母亲的榜样和教诲,关照和帮助困难的邻舍也是一种关怀。因为关心邻舍的饥饿、干渴、疼痛和困难,才能帮助他们。

还有除了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给邻舍暂时的帮助,付出肉身的爱之外,也要向邻舍传达上帝话语,给予永远的帮助,这也是灵性的关怀和爱。慰劳暂时的饥饿当然是爱,但能一起去永远天国的爱,更真实、更有价值。若是上帝的子女,就要像上帝亲自示范的那样,比起自己的安危,要先为对方着想,用怜悯的心为将受永远灭亡之苦的灵魂们忍耐,引导他们走向天国之路。

实践拯救灵魂的关怀之爱吧

如同遭遇强盗快要死去的人一样,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若是不管就只能去永远之地狱的众多灵魂。在地球上居住的人类中,可以说大部分都是遭遇强盗被丢弃的人。见到这样的人,还要像祭司长和利未人那样,只是旁观后走开呢,还是要像撒玛利亚人那样关心他们,在拯救灵魂的事上倾注心血呢?

祭司长和利未人在逐渐死去的人面前毫无关心,若是有关心,就会摇摇看有没有伤到哪里,问问是否没关系。现在的我们是否也像他们那样,过着自命清高只知道自己的生活,对他人无所关心呢,对此要反思一下。

上帝也是先为子女们灵魂的安危着想,以关怀之心来到了这世上。我们要用上帝之爱照看周围。我们一定要具备像撒玛利亚人那样具恩典的心,对还不知道永远的天上世界,正奔向死亡之路的灵魂们付诸关心,并给予帮助。告知灵魂得救之路的关怀之心是上帝真正盼望的心灵。

上帝嘱咐我们,爱的属性是永远的,所以要向世界万民施与永远的爱,而不是瞬间刹那的爱。若想过回到天国之后也不会后悔的生涯,就要跟从上帝的教诲,像好撒玛利亚人那样施与关怀之爱。要在灵性上日渐干枯的心灵中,种下基督之爱,种下天国的盼望,为全人类开启荣耀的天国之路。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上帝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并且认识上帝。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乃是上帝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亲爱的弟兄啊,上帝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约壹4章7-11节

爱是属于上帝的。因为是属于上帝的,所以其中有伟大的力量。

爱使软弱的女子成为强大的母亲;使在恐惧中颤抖的懦夫转变为勇敢无双的勇士。爱之上帝就是以那样的爱使我们转变,将罪人造就成义人;将无法得救的人变换成得救的人;将软弱无用的存在变化成特别的存在。

不要以“那人是不信上帝的人,那人是信仰其他宗教的人”这样的想法,对我们周围那些可怜的灵魂置之不管,要对所有人付诸关心,将走向歧途的他们扶正,引向永远的救赎之路。

父亲母亲为了拯救子女穿着肉身来到了这世上。不惜忍受一切嘲笑和逼迫,走着痛苦之路也绝没有埋怨我们。那一切都是对我们的关怀。

若没有关怀的爱心,就无法跟随父亲母亲为了罪人我们所走牺牲之路的脚步。若是领受父亲母亲高贵崇高之爱的人,现在该懂得施与所领受的爱。希望锡安家人们将父亲母亲所教训并亲身实践的关怀之爱,向全世界万民传播并且实践,将众多灵魂引向救恩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