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照“我”的镜子——镜像神经元

14,688次观看

我们为什么在玩“剪刀石头布”时常常打成平手?为什么在那一瞬间,我们会不自觉地出和对方一样的手势?

针对这个问题,英国伦敦大学的一支脑科学研究团队公布了一项有趣的实验结果。他们让参与者在两种条件下进行“剪刀石头布”游戏:一种是双方都蒙住眼睛,另一种是仅有一人蒙眼。在双方都蒙眼的情况下,平局的概率为33%,与理论上的数学概率相符;而在只有一人蒙眼的情形下,平局概率却上升到了36%。在连续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还观察到不蒙眼的一方有模仿蒙眼一方手势的倾向。

类似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例如,教室里有人打哈欠,其他人也会迅速跟着打哈欠,好像被“传染”了一般;面对面交谈时,如果对方用手托着下巴,我们往往也会下意识地模仿;当对方换了姿势,我们也会随之调整。即使一个笑话并不怎么好笑,有人爽朗大笑时,我们也可能不由自主地跟着笑起来。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神经心理学家里佐拉蒂偶然发现了“镜像神经元”。顾名思义,镜像神经元就像一面神经镜子,使我们在观察他人行为时,仿佛自己也在做出相同的动作。里佐拉蒂所带领的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研究小组,原本正在研究短尾猴使用前肢操作物体时的神经活动。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当猴子用前爪取食时,其大脑中会激活特定神经元。而令人惊讶的是,当猴子只是观看研究员取食,其大脑中相同的神经元也会被激活。这正是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因为猴子在观看到这一动作时,感到自己也在做相同的动作。

人类大脑无法对每一根神经元逐一研究,因此科学家借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来监测大脑反应。研究发现,当人类自己做出某个动作,或者看到他人做出相同动作时,大脑中激活的区域竟然是一致的。这一发现使神经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同样具备镜像神经元。由于难以精确定位具体神经元,研究者更倾向于将其称为“镜像神经系统”。

瑞典心理学家迪姆伯格曾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了人脑的镜像神经系统。他让参与者观看各种面部表情的照片,同时要求他们尽可能保持面无表情。随后观察他们的面部肌肉变化。结果发现,仅仅0.03秒的笑脸画面,就足以引起参与者脸部笑肌的轻微活动;而面对皱眉照片时,他们的眉部肌肉也会产生微弱反应。哪怕他们还没意识到自己看到了什么,身体已在无意识中做出模仿。

还有一项类似的实验揭示了镜像神经系统与情感的关系。研究人员向参与者展示各种面部表情的照片,并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了参与者的大脑。有趣的是,当参与者看到某人因闻到恶臭而露出厌恶表情的照片时,他们大脑中与实际闻到恶臭时相同的区域也被激活。也就是说,仅仅观察他人的表情,就能感受到同样的经历和相关情感。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镜像神经不仅影响行为,还会影响情感。所谓“共鸣”,是指理解并感受他人的感受、情绪与思维。英语中“共鸣”一词“empathy”由“em-”(进入)和“-pathy”(情感、痛苦)构成,字面意思为“走进他人的内心”。“共鸣”这种情感与镜像神经元有很深的关系。

比如,当我们看到别人被针扎时,就会不由自主地皱眉,仿佛自己也感受到了疼痛。这正是我们能够对他人的痛苦和情感产生共鸣的原因。我们能模仿一个从未做过的动作或体会他人的情感,这是因为我们大脑中潜藏的镜像神经系统。

在猴子的大脑中,镜像神经主要集中在负责运动的区域,因而它们只能模仿简单的肢体动作。而在人类大脑中,镜像神经系统已被发现与情绪中枢——边缘系统相连。当我们观察他人表情时,镜像神经系统促使我们做出无意识的模仿动作;同时,边缘系统也被激活,使我们产生类似的情绪体验。换句话说,共鸣的过程,是镜像神经系统所激发的行为模仿过程。

镜像神经系统对学习也有重要影响。孩子通过模仿来学习新事物。例如,婴儿会模仿大人面部的表情;当妈妈在喂食时张嘴说“啊”,婴儿也会跟着张嘴。这些例子都显示出模仿与学习的紧密关系。当婴儿模仿母亲的行为,母亲再反过来模仿婴儿,两者之间便建立起了更深层次的情感沟通。

镜像神经系统的活动强度会因情感亲密度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按亲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直系亲属、朋友、熟人及陌生人;此外,女性的镜像神经系统普遍比男性更为活跃。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母亲与子女之间,镜像神经系统的作用尤为突出。当孩子生病时,母亲往往感受到的痛苦甚至超过孩子本人。

通过大脑直接感知他人的行为与情感,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神秘能力。就像照镜子一样,不妨试着从他人的镜像神经中看看自己。他人脸上的幸福与笑容,正是你自身幸福与笑容的映射。我们的脑中之所以存在一面映照自我的镜子,或许正是创造主希望我们借由他人来反观自己的旨意。

参考
Ryu In-gyun,《打开心门的钥匙,“共情能力”》,东亚日报,2013年3月19日
Won ho-seop,《“剪刀石头布”中经常出现平局的原因》,东亚科学,2011年7月26日
Lee Jung-mo,《“像我这样做,像这样!”为什么我们能做到?》,KISTI的科学香气,2007年4月9日
神经人文学研究会,《跨越脑科学的边界》,海洋出版社,2012年
Choi Hyun-suk,《人类的所有情感》,西海文集,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