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幻电影或小说中,经常出现有人随意操纵他人意志的场景。但如果这种情况成真,我们被某种未知的力量操控着意志,会怎样呢?
以罗喜悦女士的一天为例。她早上上班迟到,整个上午都在打盹,午餐时间恢复活力,喝昂贵的咖啡,下班后边吃零食边看电视。如果所有这些行为都不是她自己的意愿,而是被某种外部力量操控,那么她将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
在上面列出的喜悦女士的日常活动中,没有一件是出于她自己的意愿。因为她的意志被其他某种东西操控着。
第一章. 习惯的原理
操控喜悦女士意志的不是别人,正是“习惯”。人们一天中的大部分行为都遵循“习惯”,这种习惯不是源于主体思考的理性行为,而是接近无意识的本能行为。喜悦女士的迟到、瞌睡、购买咖啡、吃零食、看电视,都是“习惯”向她的大脑下达的命令,而非喜悦女士本人的意志。
习惯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脑的节能本能。人脑在初次经历某件事情时,会不停地运转,消耗大量能量。由于一次性可以处理的事情量是有限的,因此这个过程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所以,人脑会将重复的行为存储为一种“模式”,以节省能量,这就是习惯。
习惯是通过信号、奖励和重复行为这三个阶段形成和强化的。例如,有一天午餐后,嘴里发涩,这时发现了咖啡店(信号)。走进店里买了一杯咖啡,感觉嘴里的涩味消失了(奖励)。由于令人满意的奖励,同样的动作重复了几次(重复行为),大脑将其作为一种模式接受,形成了习惯。

随着这一系列行为的重复,主体思考逐渐转变为大脑作用产生的无意识行为,习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即使午饭后嘴里不发涩,也会不由自主地走向咖啡店。
像这样,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习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习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如果只有好习惯,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但如果坏习惯正在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那么就有必要加以改正。然而,已经输入大脑的习惯不可能像翻手掌一样瞬间改变。我们的身体具有安于现状的属性,绝不会欢迎新的变化。所以,很多人明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会以“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生活的,没办法”的合理化理由选择放弃。他们不知道,只要理解了习惯的原理,任何人都能很快养成新的习惯。
第二章. 改变习惯的方法
改变习惯并非易事,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掌握并改变不良习惯的信号、奖励和重复行为这三个要素,就能顺利实现。
首先,改变信号的环境。改变诱导习惯的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不必要的信号出现。其次,准确把握不良习惯带来的奖励,并用替代行为获得相同的奖励。这样就不会再期望通过不良习惯获得奖励。第三,对有益于身体的行为给予更令人满意的奖励。利用奖励越令人满意,行为就越容易重复的原理。
喜悦女士决定改变不良习惯。首先,为了减少过度消费,她开始克制购买昂贵的咖啡。为了从源头上阻止信号的产生,她开始走没有咖啡店的路线。然后,她仔细思考了昂贵咖啡带来的奖励是什么。“是为了缓解口中的涩味吗?还是因为咖啡很合我的口味?”研究后发现,奖励出乎意料。比起咖啡本身,悠闲地喝咖啡所带来的放松感才是更大的奖励。更甚的是,咖啡也不是喜悦女士喜欢的口味。因此,她决定用便宜且对身体有益的薏米茶来享受同样的奖励。
看电视时吃零食的奖励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因为嘴巴感到无聊,随便找点东西吃。喜悦女士把家里不健康的零食都扔掉,换成了水果,创造了一个新的信号。然后,她通过吃水果来缓解嘴巴无聊,获得了相同的奖励。

此外,为了在看电视时创造一个引导运动的信号,她在沙发旁边放了一对哑铃。每当视线落在哑铃上时,她都会摸一下,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运动的次数,并获得了健康这一宝贵的奖励。
那么,她每次都迟到的习惯和上午打瞌睡的习惯怎么样了呢?令人惊讶的是,即使没有在这方面付出特别的努力,迟到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上午工作的注意力也提高了。这就是一个习惯对其他习惯产生积极影响的连锁反应1。
1. 习惯的连锁反应:2006年,梅根·奥滕和肯·郑招募了一群喜欢懒散的人,让他们养成运动的习惯,并观察他们的生活。实验参与者的饮食习惯得到了改善,工作态度变得积极,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量显著减少。甚至无节制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财务状况也得到了改善。虽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连锁反应已经波及到了未知领域。
像这样,只要大家都能准确把握自己的习惯信号和奖励,并打破恶性循环的链条,我们的生活就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发生巨大的变化。
那么,彻底改变一个习惯需要多长时间呢?
第三章. 塑造习惯的时间
2009年,英国伦敦大学进行了一项实验,旨在了解放弃旧习惯并养成新习惯需要多长时间。实验规则很简单:将想要改变的习惯写在笔记本上,并每天晚上记录自己是否努力改变习惯。但有一个条件是,实验期间必须每天记录,不得间断。不允许出现“今天很累”,“今天情况不允许”等例外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养成一个新习惯平均需要66天左右的时间。实验参与者忍受着抑制旧的不良生活模式和重复不熟悉行为的不适,每天都记录实验笔记。通过这段短暂的时间,他们成功地将大脑中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模式完全转变为新的方向。
这项实验也在韩国的一个电视节目中进行过。
一名20年来从未整理过房间的大学生实验参与者,在66天内每天都尝试打扫房间。结果,他发现自己不知从何时开始,即使没有刻意去做,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打扫房间。

一名学习成绩不佳的初中生实验参与者尝试了学习训练。起初,他甚至很难坐在书桌前,翻阅一页教科书都感到非常陌生。但66天后,令人惊讶的是,放学后,这名学生不是坐在电脑前,而是坐在书桌前,并在下次考试中平均成绩大幅提高。
实验参与者们这样表达他们已经习惯新行为的感受:
“现在这样做更舒服。不这么做反而会觉得不自在。”
大脑已经完全创造出了新的习惯。只要像这些实验参与者一样,怀着强烈的动机,坚持大约66天,任何人都可以“科学地”养成好习惯。
第四章. 习惯,灵魂的镜子
每到新年,很多人都会设定目标,并决心一定要实现,但往往会半途而废。这是因为对身体习惯的理解不足。无法实现属灵目标和失败的过程也很相似。错误的属灵习惯阻碍了使灵魂受益的道路。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回顾我们的属灵习惯,纠正那些使我们与上帝疏远的坏习惯。是否有口头禅般的抱怨或怨恨,以及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内心的仇恨、嫉妒和猜忌?如果是这样,就改变信号的环境,例如每天抽出10分钟研读圣经、微笑着对待弟兄姐妹、听新歌、睡前祈祷等。随之而来的奖励会比以前更加令人满意。
圣经教导说“要操练敬虔”(提前4章6-9节)。今天还做不好的事情,明天不可能像奇迹一样做好。如果想了解习惯并加以改变,就应该从今天开始练习,而不是从1月1日开始。为了把以前的坏习惯变成遵循上帝教导的习惯,需要明确的意志。当意志坚定并从细微处着手实践时,那些一直控制着我们的坏习惯就会失去力量。当然,这个过程会有困难,但只要不放弃,属灵模式很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新的改变。
上帝的教导与我们目前的自我形象可能相差甚远,以至于我们甚至不敢尝试。即使如此,也没关系。不要着急,哪怕只尝试一件事也好。只要我们鼓起勇气迈出一步,改变一个习惯,就会引发连锁反应,改变其他习惯。
不要再被习惯支配,而是要支配习惯。这样,我们将更加接近天国。
- 参考
- 习惯的力量-查尔斯·都希格(Galleon)
- 特别纪录片-摆脱垫底,习惯转变报告(K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