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构造和特性

157,537次观看

1. 圣经的语言

意指“圣经”的英语单词Bible,源自希腊语βιβλοζ(书籍的意思)。

1)旧约圣经是用希伯来语记录的。

※旧约圣经中一部分(拉4章8节-6章18节,7章12-26节,耶10章11节,但2章4节-7章28节)是用巴比伦所使用的阿拉姆语和迦勒底语记录的。

据说在被掳到巴比伦之后,犹太人开始同时使用希伯来语和阿拉姆语方言。

2)新约圣经是用当时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希腊语记录,在公元1世纪左右,希腊语成了罗马帝国的通用语言。

※记录新约圣经当时,没有使用希伯来语或阿拉姆语,而采用希腊语,是为了将福音传扬到外邦地区(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大多数地区已经普遍使用希腊语)。

2. 圣书的特征

圣经是从最初记录旧约圣经的摩西直到最后记录新约圣经的使徒约翰为止,历时约1600年才完成。圣经的作者达到数十名,其中有如大卫一样的君王,也有如阿摩司(摩1章1节)那样的牧人。他们在不同时代,不同的状况下记录了圣经。但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让所有先知者记录圣经的那位是上帝。

因为圣经的作者不是人,而是上帝,所以从创世记到启示录的内容条理清晰,前后连贯。所有的话语都具有权威性,且其中的预言也已成就,因此被众多人视为神圣的经典来阅读。

  • 提后3章16节 “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
  • 彼后1章21节 “因为预言……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上帝的话来”

3. 正经和外经

1)正经→指现今的旧约39卷和新约27卷。

※旧约39卷已被希伯来传统认定为正经。

2)外经→在数次圣经审核中未被纳入正经的书(约14卷)。

是从公元前400年左右玛拉基先知以后到耶稣来临之前为止的历史时期所记录的书。

不仅道德层次低,教义上存在矛盾,也从未被历代希伯来传统接纳为正经(因其被认为没有真正价值,也被称为“假经”)。

耶稣也没有引用过外经说教。

※天主教采纳了外经。这一做法起源于公元4世纪,当时的主教之一——耶柔米(Jerome)在翻译圣经时,将外经作为附录一同翻译,因此外经开始被使用。当宗教改革者们反对外经时,天主教召开“特兰托会议”(1545年-1547年),并决定将外经正式纳入圣经之中。

4. 圣书的构造

圣经由旧约39卷,新约27卷一共66卷构成。

1)旧约圣经的排列

①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

②历史书→约书亚记,士师记,路得记,撒母耳记上,撒母耳记下,列王纪上,列王纪下,历代志上,历代志下,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

③诗歌书→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

④预言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耶利米哀歌,以西结书,但以理书,何西阿书,约珥书,阿摩司书,俄巴底亚书,约拿书,弥迦书,那鸿书,哈巴谷书,西番雅书,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

※像这样,圣经并不是按年代顺序编排的,而是根据内容的特性进行排列,所以不能按时间顺序来理解它。

例1)预言书《耶利米书》是被掳到巴比伦之前以及作为俘虏时期记录的内容,被编排在预言书类别中。但是从巴比伦归回后记录的《历代志下》是历史书,因而被排在前面。

  • 耶25章11节 预言了犹太民族将被掳到巴比伦70年之久
  • 代下36章21节 预言成就

例2)预言书《以赛亚书》是被掳到巴比伦100多年前记录的书,被编排在预言书类别中,排在第23卷。但是,从巴比伦解放归回后记录的《以斯拉记》被归类为历史书,排在第15卷。

  • 赛45章1节 预言了在被掳到巴比伦的状态下,通过居鲁士得到解放
  • 拉1章1节 预言成就

2)新约圣经的排列

①四福音书(记录耶稣行迹的圣经)→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

※与马太,马可,路加的三福音书相比,约翰福音是在20-30年之后记录的。

②历史书(记录使徒们行迹的圣经)→使徒行传

③书信→罗马书,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后书,加拉太书,帖撒罗尼迦前书,帖撒罗尼迦后书,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腓利门书

※旅行书信(保罗在旅行中寄的书信):罗马书 – 帖撒罗尼迦后书 ※牧会书信(保罗寄给牧会者们的书信):提摩太前书 – 提多书 ※狱中书信(保罗在监狱中寄的书信):以弗所书 – 腓利门书

④一般书信(没有特定收信者的书信)→希伯来书,雅各书,彼得前书,彼得后书,约翰一、二、三书,犹大书

⑤预言书→启示录

※与旧约圣经一样,新约圣经也是按特性排列的,并非按照年代顺序。

例)彼得后书排列在新约圣经的第22卷,但它比排在第4卷的约翰福音记录得更早。

  • 彼后1章14节 彼得记录自己脱离肉身的日子临近了
  • 约21章19节 证明是在彼得死后记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