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派犹太人和希腊派犹太人

60,582次观看

那时,门徒增多,有说希腊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 徒6章1节

在《使徒行传》第六章中,提到了讲希腊语的犹太人(希腊派犹太人)和讲希伯来语的犹太人(希伯来派犹太人)。那么,希伯来派犹太人和希腊派犹太人分别指的是谁呢?让我们来查看一下。

希伯来派犹太人指的是使用希伯来方言(即初代教会时期的亚兰语)的犹太人,而希腊派犹太人则是使用希腊语的犹太人。

亚兰语与犹太人

公元前六世纪,犹太人被掳至巴比伦。在巴比伦的七十年期间,他们开始使用亚兰语,这种语言成为中东地区的通用语言,逐渐取代了他们的祖先语言希伯来语。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后,亚兰语继续被广泛使用,到耶稣时代,这种语言仍然在犹太人中普遍使用。

耶稣曾为他的门徒西门(约翰的儿子)取名“矶法”,这是一个亚兰语词,意为“岩石”。在格拉森地区,耶稣救活会堂长的女儿时,曾握住她的手,并用亚兰语说:“大利大,古米!”,意思是“闺女,我吩咐你起来!” 此外,抹大拉的马利亚在复活的耶稣面前称他为“拉波尼”,这也是亚兰语,意思是“夫子”。亚兰语还出现在地名中,如“客西马尼”(意为“榨油机”)和“各各他”(意为“骷髅”)。

希腊语与犹太人

在巴比伦被掳的犹太人中,也有许多人选择在异国他乡定居。最初,他们使用亚兰语,但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希腊语开始在各地传播,犹太人也开始使用希腊语。

这些生活在异国他乡的犹太人,为了持守信仰,建立了共同体。 这些聚集在特定地点学习并传承律法的共同体后来发展成为“会堂”制度。

当一部分犹太人返回迦南(祖先的故土)时,由于大多数犹太人使用亚兰语,使用希腊语的犹太人成为了少数。

在初代教会时期,大多数圣徒讲亚兰语(即希伯来派),而讲希腊语的圣徒(即希腊派)则是少数。

当时,教会中有照顾贫困寡妇的传统,但由于希腊派犹太寡妇在日常救济中被忽视,讲希腊语的信徒对此提出了异议。原因在于,使徒们专心于传福音,未能细致处理教会的财务和救济事务。

于是,使徒们决定选拔七位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并且有好名声的人,专责处理教会的财务和其他事务,从而让使徒们能更加专注于传道工作(徒6章1-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