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浸礼

46,539次观看

结婚可谓一生中新的出发点,当新郎和新妇举行婚礼时会许下诺言说要与自己的配偶一辈子同甘共苦。与此相同,浸礼是我们走向上帝的第一步,是上帝与我们之间立下约言的仪式。

通过浸礼,上帝赦免我们所有的罪;而我们也从罪恶斑斑的过去的生活中摆脱出来,决心从今以后作为上帝的百姓,只过敬畏上帝的生活,即上帝和百姓之间达成约定。浸礼就是过去的罪和瑕疵都得以赦免,直到回天国的那一天为止,我们照着上帝的教导开始新生活的转折点。关于如此与上帝立下约言的仪式——浸礼,圣经中详细地教导了其意义和重要性。

耶稣亲自作了受浸礼的榜样

耶稣也是受了浸礼以后开始传播福音。

当下,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但河,见了约翰,要受他的洗。约翰想要拦住他,说:“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吗?”耶稣回答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于是约翰许了他。耶稣受了洗……太3章13-17节

浸礼是罪人为了罪得赦免而领受的仪式(徒2章38节)。即便如此,来到这地上的救主、把我们引向永远的天国之路的上帝——耶稣,走到施浸约翰面前领受浸礼的理由就是为了让我们尽诸般的义。也就是亲自作榜样,给信上帝的人们显明“浸礼就是尽诸般义的信仰仪式”。

这事以后,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太地,在那里居住施洗。约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也施洗,因为那里水多,众人都去受洗。约3章22-23节

受浸礼后开始传道的耶稣,也作了给人们施浸礼的榜样。说这事合乎上帝的旨意,并亲自作受浸和施浸的榜样,其理由在于其中蕴含了将人类引向救恩的宝贵的真理。

浸礼真正的意义

浸礼是我们第一次从母胎出生后,在上帝里面以新生命第二次诞生的仪式(参考:约3章3-5节)。也是把作罪的奴仆的人类从罪中解放出来,作永远的天国之人的一种立约仪式。

……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6章1-4节

过去我们的罪恶之身与耶稣同钉十字架,像耶稣复活一样,我们也以新生命重生的仪式就是浸礼。耶稣被钉十字架意味着我们领悟自身的罪后悔改;耶稣进坟墓意味着我们将罪进行葬礼后用水受浸;耶稣从坟墓中复活意味着我们成为新人,向上帝约定以后要照着基督的生涯生活。上帝向借着浸礼过这种生活的人们,应许了救恩。

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藉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上帝面前有无亏的良心。彼前3章21节

浸礼是上帝为了拯救我们的灵魂而允许的“立约的标志”。为了直到最后保存好这个标志,我们也要持守与上帝之间的约定。从罪中脱离后,立志要过与基督同行的新生活的我们,不能任意毁约,一味地要求上帝履行给予救恩的约定。

就像基督过了拯救世界的生涯一样,领受浸礼的我们也同样肩负着拯救世界、将世界引向义,将天国永远的生命传递给世人的责任。为此,耶稣不仅通过浸礼恩赐我们救恩的标志,也吩咐我们不管走到哪个民族那里都要先给他们施浸,使福音传遍全世界。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章18-20节

通过耶稣的话语,我们能充分明白与上帝的约定——浸礼对人类来说是何等地重要。教训人们去遵守基督所吩咐的一切教导中,最先要行的就是浸礼。

作为“义路”举行的浸礼

施浸约翰作为以赛亚书中预言的“在旷野呼喊之人”,奉上帝的差遣向耶稣和众人施行了浸礼(太3章1-6节)。这并不是他自行去做的事情,而是作为奉上帝差遣的先知所履行的使命。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上帝的国。因为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他。”太21章31-32节

施浸约翰带来的义路就是浸礼(约1章24-34节)。奉上帝差遣而来的施浸约翰要履行的使命就是施行悔改之礼。耶稣曾晓谕浸礼是神圣又公义的仪式,将不接受浸礼的人定性为始终不悔改的不信之人。

众百姓和税吏既受过约翰的洗,听见这话,就以上帝为义。但法利赛人和律法师没有受过约翰的洗,竟为自己废弃了上帝的旨意。主又说:“这样,我可用什么比这世代的人呢?他们好像什么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彼此呼叫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啼哭。’”路7章29-32节

众百姓都受了浸,只是法利赛人和文士们没有参与。若是旁人欢快地吹笛,就应该自发地耸起肩膀跳舞;若举哀,就应该啼哭。但是他们就像没有任何反应的木头人一样,即便给他们教导上帝的真理,也一直不作任何反应。耶稣称这些人是违背上帝旨意的人。

若对照“惟独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才能进天国”的话语就可得知(太7章21节),浸礼是拯救人类,将其引向天国的上帝神圣的旨意。

他又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16章15-16节

在新约真理中领受的救恩的浸礼

关于浸礼,也有人认为自己已经在别的教会接受了浸礼,所以没必要再次受浸礼。但是,我们一定要考虑自己接受的浸礼是不是我们通过圣经确认的浸礼。因为并不是以浸礼的名义用水施行的仪式,就都是上帝所应许的救恩的浸礼。

浸礼并非局限于一种行为,而是蕴含着上帝之应许的律例。浸礼时使用的水和淋浴时使用的水都是同样的水,但是存在着“是否蕴涵着应许”的巨大差异。浸礼仪式中使用的水是上帝应许的救恩的标志,但是淋浴的水与上帝的应许无关,只不过是去除肉身污秽的一种手段。

假设在2000年前,法利赛人模仿耶稣和使徒们,也给人们施了浸礼吧。试问这个能成为救恩的浸礼吗?其中没有上帝的应许。只有在上帝的应许中领受的浸礼,才能成为救恩的标志。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上帝到底在哪儿,并且通过谁恩赐了救恩的浸礼吧。亲自作受浸榜样的耶稣和门徒们一起为众人施行了浸礼(约3章22-30节)。跟随耶稣施行浸礼的门徒们到底在怎样的真理中,处于怎样的信仰呢,对此圣经有详细的说明。

除酵节,须宰逾越节羊羔的那一天到了。耶稣打发彼得、约翰说:“你们去为我们预备逾越节的筵席,好叫我们吃。”……又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递给他们,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路22章7-8、19-20节

彼得和约翰按照耶稣的吩咐预备了逾越节,并与耶稣一同遵守了新约逾越节。与耶稣一同施行浸礼的他们都是在新约真理之中的使徒们。

若想领受上帝认可的浸礼,当然要在上帝居住的地方领受才可。上帝居住的地方就是遵守节期的锡安(诗132篇13-14节,赛33章20节)。上帝指着锡安居民说是“我的百姓”,并将遵守新约的人们认定为上帝的百姓(赛51章16节,耶31章31-34节)。

按照这些预言,耶稣通过逾越节这一节期宣布了新约。只有在拥有新约真理并有上帝居住的锡安举行的浸礼才是救恩的浸礼。

使徒时代浸礼的历史和教训

仔细查看圣经中记录的耶稣复活升天后使徒时代的历史,能发现都是通过传播新约真理的门徒们施行了浸礼。

太监对腓利说:“请问,先知说这话是指着谁?是指着自己呢?是指着别人呢?”腓利就开口从这经上起,对他传讲耶稣。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监说:“看哪,这里有水,我受洗有什么妨碍呢?”于是吩咐车站住,腓利和太监二人同下水里去,腓利就给他施浸。从水里上来……徒8章34-39节

干大基女王的太监接受浸礼的理由就是浸礼中蕴含着救恩的应许。这样的浸礼并非在任何地方领受,而只有通过居住在锡安的上帝所允许的先知才能领受。

当安息日,我们出城门,到了河边,知道那里有一个祷告的地方,我们就坐下对那聚会的妇女讲道。有一个卖紫色布匹的妇人,名叫吕底亚,是推雅推喇城的人,素来敬拜上帝。她听见了,主就开导她的心,叫她留心听保罗所讲的话。她和她一家既领了洗……徒16章13-15节

……禁卒叫人拿灯来,就跳进去,战战兢兢地俯伏在保罗、西拉面前,又领他们出来,说:“二位先生,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当夜,就在那时候,禁卒把他们带去,洗他们的伤,他和属乎他的人立时都受了洗。 ​徒16章27-33节

……于是彼得说:“这些人既受了圣灵,与我们一样,谁能禁止用水给他们施洗呢?”就吩咐奉耶稣基督的名给他们施洗……徒10章37-48节

吕底亚一家和禁卒一家是通过保罗一行人接受了浸礼,百夫长哥尼流一家是通过彼得受了浸。保罗是喊着“我所传给你们的,就是从主领受的”(林前11章23节)并向人们传播新约逾越节的使徒,彼得也是像前面所查看的路加福音22章的内容一样,按照耶稣的吩咐去预备和遵守逾越节的使徒。他们都是在遵守节期的锡安领受了教导,并敬畏居住在锡安的上帝,而且在锡安遵守了新约的法度。正因为浸礼是新约法度之一,所以按照耶稣的教导去行了。

如今众多教会在施行浸礼,但是在没有新约真理的地方接受的浸礼并非上帝所认可的浸礼,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在锡安按照上帝的应许,在新约真理里面施行的浸礼才是真正的浸礼。上帝将救恩的应许允许给锡安百姓,并恩赐了永生的祝福。

把我们召唤到锡安,赐予我们赦罪与救恩祝福的天上父亲和母亲,向您献上感谢。也希望我们大家重新去揣度我们所领受的浸礼的真正意义。让我们进一步地把福音传给还没有在新约真理中,没有领受救恩之浸礼的众人,引导他们也能在上帝所居住的锡安里领受救恩的标志。愿我们大家时常铭记蕴涵在浸礼之中的应许,并像上帝为了拯救我们竭尽了全力一样,我们也致力于拯救世界的事,展现出与上帝联合的美丽的信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