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青春期子女的父母

与进入“左冲右撞”青春期的孩子如何维持良好的关系?

21,217次观看

跟妈妈分开一会儿,就像天塌下来似的哭个不停,而妈妈一出现,就立刻乐和起来;只要是妈妈说的,就算说用红豆做黄豆酱,也信以为真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渐渐长大开始上学。随着年级升高,越来越喜欢跟朋友玩耍,原本鸡毛蒜皮的事儿都说个不停的模样消失,开始产生瞒着妈妈的秘密。而且,动不动就发脾气、格外注重外貌、连房门也要锁上。这正是进入了青春期。

虽然因人而异,但青春期大部分从小学5年级开始,到初中2年级达到高峰。怪不得出了笑话说“北朝鲜不能南侵的理由,就是怕初中二”。现如今将青春期称之为“初中二病”。这是新造词,最初出现在日本的无线广播,除了指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还指热衷反抗和悖理或虚张声势的人。

青春期是孩子长大成人期间的生长痛。这一痛症父母也要一同经历。孩子呢,因肉体或精神上的变化引起的混乱感到痛苦;父母呢,总因子女的行为多变让人琢磨不透而坐立不安或看孩子的眼色。但并不是说,孩子一进入青春期就冷不丁地变成“叛逆儿”。这一时期是孩子们对别人看自己的眼光敏感,并且想脱离父母的意志最强烈的时期,所以往往对父母唠叨的言语或要求服从的权威性的态度,表示出反感。若将这种行为单纯视为“叛逆的行为”,那么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会变得疏远。子女看似排斥父母,但实际上最需要的人,依然是在身边给予鼓励和支持的父母。

十几岁时孩子的大脑处于施工中,让他们积累好经验吧

青春期是大脑与身体的第二性征一起被新塑造的时期。孩子满12-17岁时,额叶上神经细胞等将爆发性地发达起来。即小孩子的大脑为了持有与大人的大脑一样成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将进行巨大的施工。总而言之,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大脑,就如同拆毁10平方的独居室改造为50平方的公寓一样。这时,起到最关键作用的是额叶。额叶将抑制冲动情绪,调节愤怒,控制异性事故、判断能力等,而扁桃核则负责恐惧、愤怒、伤心等感情。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比起不够稳定的额叶,早于额叶发达的扁桃核的反应更加迅速,所以哪怕是小事,总会反抗或感情用事。

在这一过程中,若沉迷于游戏或毫无顾忌地使用智能手机,对额叶的发达将造成很大的障碍。青少年对智能手机和游戏的迷恋,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繁重的学业带来的过度的压力、旺盛的好奇心,还有在现实世界无法体验的思维和行为,可以在虚拟世界感受到释放和痛快感。

出乎意料的是,谷歌、雅虎等世界首屈一指的IT行业人员的子女们主要就读的学校,却彻底禁止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而教导孩子们通过读书去体验大自然,从而积累丰富的经验。到了高一,才进行数字网络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起源于喜欢读书和运动的孩子,就算使用IT设备也不会中毒的信念。

什么能让青春期的孩子感到最大的满足和快乐,这是很重要的。按照孩子是在游戏、网络、暴力、冲动的行为上得到快感,还是通过运动、登山、读书、乐器、演奏、行善等感到快乐,大脑会有所差异。为了让子女度过幸福的青春期,塑造成熟的人格魅力,引导他们获得积极的快乐吧。

父母由管理者到参谋

人生若比喻为吃饭的话,到小学为止是吃父母摆好的现成饭的时期,进入十几岁以后就到了自己想做饭的时期了。尽管对烹饪方法、烹饪工具、食材都没有常识,实在不行哪怕是小菜也跃跃欲试。担心他们被煤气火烫伤、被刀割伤不让进厨房,就会躲起来和伙伴们一起做,其结果难免要糟蹋食材。

当子女到了自动想做饭的年龄,父母就应当由管理者变成参谋了。当然相信和支持一个判断力还未成熟,经验不足的孩子是不容易的事。然而,就算眼睁睁看着孩子放着捷径不走却走远而险的路,也不可忘记对孩子来说,比起告诉他们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经历失误之后寻找答案的过程。

如果父母对十多岁的子女给予过分的关心,硬让他按自己的意思去做,反而会形成敌对关系。反之‘说了也不听’因这想法自暴自弃放任不管子女的话,其结果比压制更严重。因此,给子女们挑战的机会,以忍耐之心给予关注为好。

青少年们不愿意大人们把自己看作孩子,愿意把自己看为成人,但有时也希望受到父母的保护。表面上不欢迎父母的教训,但心里却期待和依赖,父母面对这样的两面派会有些不知所措。但不管怎样疲惫也要努力与子女们保持紧密关系。与子女达成共识的时候,子女才能倾听父母用智慧和经验给予的指教。

与青春期子女沟通

1. 孩子渴望被尊重

某教育出版专门机构,以中学生426人为对象做了问卷调查。关于克服青春期的方法,有43.8%认为需要家人及亲友间的关怀和尊重。子女到了青春期,就不可以再像对待小孩子一样,要尊重孩子的感觉、想法、人格。若还是对待小孩子一样只顾父母的意愿,只会助长孩子的逆反心理。但并不是说像朋友一样对待孩子。要在守住父母地位的同时传达情感与想法,但要注意防止独断和一味地命令。

2. 发现子女的优点

青春期时感性多于理性,因此有时因一句微不足道的话而做出激烈的反应,有时也因为小小的指责而受到伤害。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对于子女的错误要悄悄地指出来,而对于优点要大加称赞而且要经常地夸奖。孩子对于称赞自己的父母,会没有排斥地说出自己的问题。称赞感到意外的内容时具体地指出效果会更好。对其他人没有意识到的部分多多留意并给予称赞的话,会更加让人高兴。

3. 倾心交谈

排斥与父母对话的子女大多数表示,与父母的对话总是会转变为唠叨,所以不愿意与父母说。平时不常与子女对话,想说出心里压的话时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指责。平时要温和地询问子女想要的是什么、需要爸爸妈妈做什么等等,用真心对话解决问题才是。不一定非得以沉重的话题严肃地对话,围绕每天发生的琐事进行轻松的对话,尤其是多倾听子女的话比什么都重要。

贴士
不可对青春期子女说的话
“你怎么是这个样子?” – 会让子女产生极度的挫折和愤怒。
“你做的事不都那样!” – 即使不满意子女的行为,也禁戒用极端的话语表现。
“看吧,不听爸妈的话就是这样!” – 会打击子女的积极性,让其受到挫折。
“到底有什么不满?” – 青春期就是‘疾风怒涛的时期’,有时会悲伤,有时也会感到愤怒或软弱无力。责备的话语会让人觉得对方无视自己的情感。
此外,粗暴的话、唠叨、一味地命令等有伤自尊的话会令对话夭折,所以当节制。

4. 表现爱

对青春期孩子最大的帮助就是来自父母的温暖。不要认为只要心里爱孩子就足够了,而是用言语行动表现出来,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父母爱着的。父母的拥抱、握手、拍肩等动作可以给子女带来情绪上的安定感,也有缓解心理压力的效果。另外,“无论别人说什么,对我来说你是最宝贵的!”“没关系,下次做好就可以了!”“因为有你不知有多幸福了!” 用这样的话语表现爱,让孩子拥有无论何时“爸妈都站在我这边”的信心吧。

5. 让孩子知晓家人的宝贵

知道家人宝贵的孩子不仅自信,在与朋友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发生问题时,也能够机智地寻找战胜的方法。若想让孩子明白家人的宝贵,首先父母要做出好的榜样。夫妻间不和、缺乏爱、断绝与父母的对话等都容易让青春期子女陷入混乱与矛盾。夫妻相互尊重,子女也会尊重父母。和睦的家庭、温馨对话的父母的样子会引导子女更好地与世界沟通。

青春期是形成人生价值观的决定性时期。美国教育专家麦克·里埃拉博士指出青春期父母的成功关键在于忍耐、信赖、纽带感。果子若要成熟需承受炽热的太阳和严酷的风雨一样,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如此。在人成长过程中最敏感不安定的时期,若是有总是站在自己这边鼓励的父母,会让孩子很好地度过青春期,成长为优秀的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