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们所需要的是,“宽容”和“饶恕”

包容对方的缺点、饶恕对方的过错,不仅是为了对方,最终也是为了我自己。

36,457次观看

古代书生把不轻易发怒、以慈悲之心饶恕和宽容他人以及忍耐的行为视为一种美德。在繁杂的街道大声嚷嚷、怒气冲冲、与人争执,这些都是下层人才会做的粗俗行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提高嗓门的人反而得到了尊重,世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相处的世界里。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受伤和伤人是常见的事情。有趣的是,我自己对别人犯的错很快就忘了,但别人对我犯的错却总是记得很久。有时还暗自下决心总有一天要“报仇”。但是,愤怒终究会摧垮自己。在“anger(愤怒)”上加一个字母就变成“danger(危险)”,愤怒就像火柴一样能毁掉一切。

一时的愤怒会给亲人带去抹不去的伤痛,甚至会使人生毁于一旦,这样的悲剧日益增多。因忍不住怒气越发陷入危险的这一时代,从家庭开始需要做的就是宽容和饶恕、大度和包容。

“可以理解!”VS“怎么可以这样?”

人们常常为小事生气,而非大事。比起那些导致许多人死去的罪犯,人们更容易对公交上不小心踩到自己的人发火;比起那些盗用公款的官员,人们更难原谅破坏自己物品的人。很多时候,生气的事退一步看其实微不足道。愤怒的原因是否真的是因为对方让我们生气,还是因为我们缺乏耐性和包容?我们是否不能理解或接受对方的行为,只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标准所限?

若不想在区区小事上浪费精力,就当拥有宽广的胸怀。这样做虽然不像所说的那么容易,但是难以接纳对方的时候,让我们发挥一下“可以理解”的气量吧。“怎么可以这样?”的想法,只能导致更加生气,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丝毫没有帮助。

当然,并不是说不管青红皂白无条件理解和包容。小孩子在公共场所到处乱跑,影响到他人或对大人不讲礼貌也无条件地袒护,认为“可以理解”是不对的。但我稍微忍耐就能过去的事,只要我给予关照就能给对方带来正面影响的事,当以宽容之心一笑而过。

比如说,当配偶偶尔发脾气时,如果我心里想“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我那么好欺负吗?”,就会冲突不断。但如果我想“他可能白天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可以理解,我忍一忍,温柔一点。”那就什么事也不会发生。正如“怎么可以这样”转变为“可以理解”的瞬间,愤怒消失,宽容在心中悄然绽放。”

宽容和饶恕就是爱

有个孩子梦想成为漫画家,每次有零用钱都会去村里的漫画屋。有一天,新进的一本漫画集让他爱不释手。孩子撕下一张喜欢的画带回了家里。之后,无颜见主人面的孩子再也没有去漫画屋,只是一次又一次地照着漫画画了起来。时间久了,他鼓起勇气再次去漫画店,看到店主若无其事地欢迎自己,松了口气。孩子逐渐变得更加大胆,开始撕更多的漫画书,最终被店主发现。尽管孩子害怕,但店主却温柔地摸着他的头,说:“你想成为漫画家吗?”这位店主的宽容,成就了韩国漫画巨匠李贤世。”

原谅那些伤害自己、背叛自己信任的人并不容易。有人说“宽恕取决于你爱到什么程度”,但即使是爱,面对家人时我们有时也很难宽恕。我们常常对外人宽容,而对家人却过于苛刻。即便是小错误,我们也总想指出,尤其是在对待孩子时。对孩子的错误要避免过度反应,而是用爱心教导,让孩子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如果对家人都无法宽容,那么又怎能真心对他人宽容呢?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在对待家人时比对待他人更加敏感,并且像爱他们一样,给予宽容与理解。当我们决定要宽容时,不应该设有条件,也不应为分辨对错而浪费时间,而应该在伤害和怨恨积累之前,先行宽容。

应当彼此饶恕的理由

莎士比亚说:“要宽容他人的错误。不可忘记今天他人所犯的错误,正是我昨天的过错。”放眼全世界没有一个不经历失误、错误或弯路的完全人。生活本是各种各样变数的连续,因此,要不断地彼此饶恕并得到饶恕。

我们来想一想以前包容我大大小小的错误,饶恕我的人吧。家人、朋友、老师、单位同事…周围所有人岂不都包含在这范围内吗?饶恕我最多的人就是生我的父母。我们从小时候起直到长大成人,向父母犯下了无数次错误,父母依然宽容我们。父母对我们无私奉献,永远给予我们更多的爱,但他们依然会认为自己没有做到最好,甚至把自己当作罪人。既然我们接受了这样的爱和宽容,又怎能不能宽容他人的过错呢?”

圣经里将我们比喻为欠一万他连得债的人。一万他连得是干16万年的活才能偿还的银钱,这就是说,我们是无论怎样努力也还不清债务的人们。然而,上帝白白地免除了我们巨大的罪债。因此,我也应当饶恕和宽容他人。当彼得问耶稣“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饶恕是把所得到的恩典回馈给别人。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人的对错,也不该揭露他人的过错。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互相包容与饶恕。”

即便是家人,有时也会让人感到无比愤怒。虽然我们是通过家庭这一纽带紧密相连,但有时因愤怒和怨恨,我们甚至会想要与他们划清界限。有些人因此选择与家人断绝关系,像陌生人一样生活。如果你希望从仇恨、愤怒和怨恨中解脱出来,那么首先应当主动伸出手去宽容对方,如果关系还有挽回的余地,就应该努力去修复。

有人说“厌恶和愤怒等于被毒蛇咬伤”。被毒蛇咬伤时,最先要做的事就是在毒素扩散全身之前排毒,而不是去抓咬伤我的毒蛇报仇。宽容和饶恕是将我心中的毒素排出来,最终是为我做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