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言道:无足行千里,一语抵千金。言语的作用不仅如此。言语甚至能挥洒自如地掌控一个家庭的幸福。一句话能导致家庭关系出现裂痕,也能让亲情变得更加浓郁。
通过一个家族成员常用的言语,就能猜到那个家庭到底有多团结和和睦。“怎么做什么都这副德行?”、“一天到晚在家里干什么?”、“你到底像谁,怎么这么不听话啊”等,若一个家庭总是毫无顾忌地说出这种伤人的言语,家族之爱绝不可能滋生。
谁都想拥有温暖的家庭。结束一天的日程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发现家中充满了暖融融的气息,该有多么幸福呢?亲情升温的方法就是多说温暖的言语。如果家里充满沉默,冷言冷语,争吵不断,恶言相向,即使暖气开得再高,心里也会觉得像在寒冷的地方。
据多个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人中几乎一半回答说跟家人对话的时间一天不超过30分钟。住在同一屋檐下,因太忙没时间对话,这已经是令人遗憾的现实,但更让人心痛的是不到30分钟的对话,都没能愉快地进行不欢而散。把这么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家庭纷争上,真是令人惋惜。
但并不是说对话时间加长了就是好的。只要能给对方带去力量和勇气,彼此之间能感受到爱,对话时间短暂也无妨。“我相信你”、“没关系的,可以理解”、“因为有你,爸爸妈妈很幸福”等,这样的一句话会提高室内温度,足能调节家庭氛围,进而能拯救一个家庭。
恶言恶语就是暴力

人们说的粗话已超过了限度。不仅青少年毫无顾忌地破口大骂;因受领导或顾客语言暴力的折磨,辞去工作的人也不少。就连大众媒体也粗话连篇,而观众也喜欢这样的风格。在以匿名形式进入的网络世界,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沟通专家派特利莎埃文斯说过:“语言暴力是向对方显示自己占上风的一种手段。这与武力暴力不同,肉眼虽看不见,却给对方带去巨大的痛苦。语言暴力不仅使受害人陷入困境,还让人逐渐失去自尊感”。想以粗暴的言语或具有攻击性的措辞来突出自己占上风,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当对方听到这种言语后,表面上看似服服帖帖,但是内心绝不认为说话的人比自己更胜一筹。
人之所以怕出错,当然是怕失误造成的影响,但也怕听到别人的批评。“你连这个都做不好!”、“你一直都是这样”、“都是我的错,竟然相信你”,就怕听到这种像插在胸口上的匕首一样的言语,所以才畏首畏尾。即便犯了错误,若受到这种言语的攻击,就会心生反感“这点事有必要这么说吗!我看你能做得多好”。
从小听着父母的恶言恶语长大的孩子,最容易误入歧途。成人尚且会因一句恶言轻易动摇,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们呢?以“都是为你好才说的”这种用美丽措辞伪装的粗话,即便是出于想让对方好,但若给听的人带来压力,其果效就为零,不,是负数。“因为是亲人,才说你不愿意听的话。要不然,还有谁会跟你说呢”。有没有带着这种义务感,毫无顾忌地指出亲人的不足,或给亲人施加压力了呢?不得不指责的时候,应在不让对方受伤的前提之下,尽量使用温暖的言语。只有这样,对方才能感受到是出于爱和关心的言语,那份温暖终究会改变一个人。
辱骂、讽刺外貌、贬低能力、侮辱人格等恶言恶语,就属于一种暴力。这是让一个家庭变得死气沉沉和生病的捷径。若家中堆满了枪、刀、炸弹等武器,该是多么杀气腾腾呢?言语也能成为这样的武器。使用武器的代价将归回到自己身上。粗话不仅让听者受伤,也会让说的人成为受害者。我们的大脑无法分辨口中说出的言语是对自己说的还是对别人说的。分明是向别人说的恶言恶语,终究成为了对我自己说的言语。
我们的人生过于短暂,一辈子说好话都不够。但是总说“烦死了、受不了、真是受够了”等言语玷污我们的人生,这一生绝不会是幸福的连续。让我们好好回顾一下自己向来的语言习惯和与亲人对话时的态度吧。
一句温暖言语的力量
去年夏天,在爱尔兰都柏林的“半便士桥”上,一个大约30岁的男子骑在铁栏杆上流泪,情况非常危险。看样子是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时,正在过桥的一位16岁的少年杰米看到他的样子,走上前和他搭话,说:“您还好吗?”少年不停地和他搭话,那位男子渐渐地移到了安全的一侧,最终改变了心意。3个月后,少年收到了那位曾经企图自杀的男子发来的短信。短信里说他的妻子生了儿子,决定给他起名叫“杰米”。那位男子说,杰米说的“您还好吗?”似乎还响在耳边,正因为杰米的一句话自己才活了下来。
被称为韩国足球英雄的朴智星在没成名的时候,因为腿部受伤没能参加比赛。当他独自一个人坐在更衣室里的时候,是希丁克教练说的一句温暖的话,“你的精神力特别强,凭着这种精神力一定会成为优秀的球员”改变了他的人生。

因一句话而改变人生的例子举不胜举。一句温暖言语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因“今天也很辛苦吧?”这样一句话,被重担压垮的家长会重新振作起来,“你比任何女明星都漂亮”这一句话,会使妻子的皱纹展开。“妈妈爸爸,我爱你们!”、“我爱你,我的儿子(女儿)”,这样的一句话会使父母和子女变成世上最幸福的人。
也有温暖的一句话使愤怒的人息怒的情况。当家人生气或情绪激动时,若说“因为这点事至于这样吗?”、“为什么拿我出气?”、“我做错什么了,竟然这样说我?”诸如此类的话,其结果就像是对着着火的房子扇扇子。这样的时候若说“对不起!”、“你似乎很生气”、“能告诉我为什么生气吗”等温暖的话,能够给对方带来共鸣和关心,从而帮助他们尽快冷静下来。
最优秀的父母不在于为孩子买最好的衣服,送他们去最贵的补习班,而是在于对孩子说温暖的话语。最优秀的丈夫不是带回很多钱,而是给妻子带来温暖的言语。最优秀的妻子也通过温暖的话语给丈夫力量。温暖的话语充满生命力,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将这种力量传递给家人。
纳粹屠杀犹太人期间,在一列开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火车上,弟弟把鞋弄丢了,姐姐暴跳如雷,对他说:“喂!你怎么连自己的东西都管不好?到底怎么回事?”,说完这句话以后失散的姐弟俩再也没能相见。这句话竟成了姐姐留给弟弟的最后一句话。独自一人活下来的姐姐从奥斯维辛集中营逃出来的时候,下了这样的决心:以后一定只说即使成为我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也无愧的话。
连近在眼前的未来都无法预见的就是我们的人生。想一想今天你对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即使从此永远分离,那句话是否没有遗憾?它是否是值得作为你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